第二十四章 诗成治国碎文宫(2/2)
作者:功德居士
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间和辗转难免踏里破交相呼应。其中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妖蛮祸乱以来的种种,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虽为寒门,但却有忧国忧民之心,也正因为在这种忧心重重的样子下,在加上“长夜沾湿”,所以不停地转来转去难以入睡,结果把被子都蹬破了。
而下两句的“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中少年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接下来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作诗之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
最后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把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得在场的众人怅然不已,最后更是被某句体现出来的伟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所折服。
诗成,一声霹雳突然从天际传来覆盖了整个唐国,之后石桌上的纸张字字都发出微光,十丈内才气鼓荡,墨香也被无限放大,十里飘香。
而霸县和直隶府府城的上空一时间也是钟鼓齐鸣,随后那《茅屋被寒风所破歌》在天空响起,同时一种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瞬间降临,伴随其中的还有一道道才气。
不一会,天空中的那些才气涌进直隶府境内所有秀才文位以上的儒生文宫内,尤其是寒门子弟的文宫,被那些天降才气加固了很多,而今年新进的秀才更是凝聚出一小片陆地。
与此同时,远在直隶府杨家府邸内的杨学智脑中单独响起一声清脆的碎裂声。
竟然是文宫碎裂!
挺着剧痛的杨学智双眼变得通红,数不清的书页、字迹在眼中闪烁,最后被无形的力量搅碎。然后闷哼一声,耳鼻流血,立刻萎靡不振。
再有就是他的文宫也变得处处都是裂缝,文宫内的一溪智海也变得只有以前的一半大小。虽然还是举人文位,但智海只有秀才文位顶峰的三塘大小。
不但如此,估计他以后学习的东西也会被这股无形的力量干扰,而且随着贺韬文位越高,干扰他的力量也就越强。也就是说贺韬不死,杨学智永远无法恢复为正常的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