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皖地因长江之利,木材行业兴起。战乱时流落逃亡的能工巧匠又重新拿起了斧子,包括了棺木一行。
棺椁,外为椁,内为棺。时至今日,以棺为主,椁已显有人用。做棺材不仅树木本身为人重视,棺材所用多少节树也是很有讲究的:十节树做成的叫做十错材,又名十页瓦;依次有十二元,十三元,十四料及最次的十六料;上好的当数四木成棺的四独棺;最为难得是独木成棺的,可如今已不多见。另外根据制作棺材的手艺不同,说道也不同。“牛口缝”棺材、“窜缝”棺材、“拼缝”棺材那都是有讲究的。棺行融合了百家之长,身兼了四海之艺,徽州一代吸取满族棺椁的贵气多以翘首棺和元宝棺为主。
但到底是晦气之行,大底不为人所待见;却也有祖上世代相传的手艺人,传到这个年代手艺运斤成风炉火纯青者,行里人都叫这辈人材柱子。
不接触棺木这一行的,很多人都以为棺木行就是守着铺子等买主,其实不然。早些年谁家都留有些好的树木,家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逢寿辰或身子骨不适,便请棺木人来家中伐木做棺材,行里人称此为走方子。外染红漆,金字福寿,名寿棺。摆在铺子里未上漆的,叫白胎子,中途夭折未至寿年的人多睡白胎子。
行里的自然知道这行的怪事,而行外人所了解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本书要说的就是关于棺木一行的诸多轶事,我祖上是做棺材生意的,可以说是睡在棺材板上长大;出生时太爷爷依然健在,童年是听着棺木行的故事成长。因而对棺木一行还是有些了解的。正所谓是:
奇闻怪谈棺木行,五湖四海走寿方;
莫道不解各中事,且容后续言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