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天下》免费阅读!

第13章 人皆不识卿(2/2)

作者:昨夜晴风

抱负,无一不是举世难寻,可才干再高,光杆将军也万万做不得;手段再妙,也会出错;目的再好,执行不当也万事皆空。万望先生办学校,育人才,严法度,置钱庄,少冲突。”

    王安石先是默默颔首,听到最后一句时,不禁苦笑道:“少冲突?我朝初年不抑土地兼并,三分之一的自耕田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偏生地主豪强要么是朝中官员,要么与朝廷有千丝万缕联系,如何能‘少冲突’?”

    段正淳想了想,只说了九个字:“置机器,开作坊,雇匠人,授手艺。”

    王安石不解道:“还望段公子赐教。”

    段正淳缓缓闭上眼睛,等双目再睁开时,那波光流转的桃花眼中不见了轻浮之色,他沉声道:“既然自耕农失去的土地拿不回来,便莫要强拿,地主豪强又不会等着你拿走他们的财源!朝廷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置机器,开作坊,雇匠人,令他们教授手艺,将失去土地的流民由农变工罢!”

    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们失去土地,纷纷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这是资本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北宋的条件虽还不甚成熟,却是难得的因缘机会,站在时代的交叉路口,总得有人推历史一把!

    段正淳胸中热气蒸腾,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给王安石普及基本的经济原理,通财(货币),交子(纸币),信誉,利钱(利息)……听得王安石时时抚掌赞叹。

    亏得王荆公眼界宽广,超越时代,莫要忘了“理财”是他变法中心之一,为政时“大讲财利之事”,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财政观,远非寻常宋代人能比,段正淳的讲解才能不费什么气力的理解接纳。

    讲解完毕,王安石久久不语,天色已晚,酒楼上也冷清了许多。他半晌方叹道:“如有公子助仆一臂之力,汉唐盛世,廿年可复矣!”

    段正淳摆手道:“王相公休要怪晚生不识抬举,段某为人行事,讲究个圆融通达,逍遥自在,于人于己,无欠无伤。可改易更革、变法图强少不得冲在风口浪尖,撸起袖子跟满朝利益受损者掐架,晚生自问无王相公之大抱负、热肚肠,恕不能从命。”他站起身来,长揖到地,肃然道:“无需客套,亦无需多言,古来变法改制千灾百难,唯愿先生多多保重。

    王安石喟然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段正淳微微愣神,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充斥胸臆,举杯祝道:“不错,先生心既光明,亦复何言?”话毕,携了萧峰的小手,飘然而去。

    段正淳瞧了瞧天色,道:“走,义父带你逛州桥夜市去!”

    见义父言笑晏晏的模样,萧峰少不得抛开适才听的一肚子疑惑,振作精神道:“义父你就知道吃食!”

    爷儿俩一壁厢说笑,出了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放眼望去,说不尽的热闹繁华。段正淳在王楼前停下,见水饭、肉脯、鸡鸭、鹅兔、野味、肚肺、鸡皮、腰肾、鹌鹑、鳝鱼包子……每个不过十五文,瞧得他眼睛都直了。又有各种从食、汤水、冷饮、蜜饯……爷儿俩一直逛(吃)到三更,夜市才渐渐散了。

    找了旅店宿了一夜,第二日,段正淳又精神百倍的领着萧峰外出找吃的了。

    从早到晚,到了得胜桥郑家油饼店,着实被那二十多个烙饼的炉子惊了;逛了北山子茶坊,见有仕女吃茶于此;行遍东角楼街巷,吃过街边从食又去酒楼用正餐。

    进了丰乐楼,但见向晩灯烛荧煌,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厅院里廊庑掩映,吊窗花竹,各垂帘幙。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眼波流转,笑容妩媚,以待酒客呼唤。

    萧峰皱了皱鼻子道:“义父,这些小姐的脂粉气味也忒刺鼻了。”

    段正淳吐了吐舌头,道:“罢,罢,罢!峰儿既不喜歌^妓卖笑,又赏不来厅院清雅,咱们只好去街边小酒家用晚食。”

    终于选了一家坐定,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着高髻,替二人换汤斟酒,讨要些赏钱。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见萧峰颇不自在,段正淳便给了些钱打发她们走了。

    顷刻间酒菜备齐,百味羹,假河豚,虾蕈,蛤蜊,酒蟹,煎鱼……又见有小儿挟白磁缸子卖辣菜,托小盘卖干果子,段正淳便买了些林檎干(苹果干)、芭蕉干、梨干、桃圈、胶枣、西川乳糖、狮子糖等等,义父子二人自斟自饮,吃得甚是欢畅。

    段正淳如登天堂,流连忘返,在东京吃了数月,方恋恋不舍的带着萧峰,继续闯荡江湖了。<!--over--></div>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