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就这样,告辞!”刘道宁对张谭理的做法不满,就站起来走了!
“道宁兄,希望你听我的,你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张谭理做出最后努力。
“也许吧!谁知道呢!结果怎么样!谁又知道?”刘道宁回答张谭理,这样张谭理就没什么话说了。
这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也是每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不是说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问题,这是每个人对某一个事情的选择问题,更多的是选择对自己一时利益风险不大的,很少是走激进的路。舍得一身剐,皇帝拉下马。很多人是没有这想法的。
唐仲山来自二十一世纪,知道清政府的新政没有成功的,最后还是被革命派给推翻了。但是想到站在这个世界的人,大多数还是认为改良好。革命吧!像太平天国,这是没成功的。改良嘛!像洋务运动(一些地方叫改良运动)和百日维新,可以说不成功,但毕竟在某些方面是有所成就的。同时,革命代价太大了!经济、文化、政治基础都有很大破坏。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的。
“老师。。。。。。”唐仲山知道今后要发生的事情,希望老师走这革命的道路。
“不要说了!”张谭理没有理解唐仲山的话,以为唐仲山是叫他不要这样对刘道宁。
“樊穆啊!也许他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希望。”张谭理对唐仲山说着,又认为唐仲山不懂这些就没说下去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今天就不上了,回去吧!”张谭理后又对唐仲山说。
就这样,唐仲山背上东西,给张谭理打了个招呼就回去了。
跟着,张谭理也会到唐仲山家。
————
到了家,家里面在准备东西,是为了请昨天帮忙的八个人和他们的家人。
到家就听见奶奶在问:“五花肉煮好了吗?”
“好了好了!”就听见母亲回答。同时用筷子扎五花肉,看见能扎透才说。母亲把肉捞起来给奶奶。母亲再把同煮的腊肉也捞了起来。
奶奶把拿到的肉放在冷水里一浸,捞起来,就切成大片备好。对母亲说:“葱!”,母亲把洗净的葱给了奶奶。奶奶快速葱切段。母亲一样一样把作料给奶奶,奶奶把作料切好。青蒜苗也切成斜片。
锅中注入少量的油,奶奶对婶婶说:“英子,火小一点。”
婶婶就把一些柴拿了出来,火小了。奶奶放入切好的肉片,小火炒。到肉中的肥油流出一部分后加入姜丝煸炒均匀。加入一勺自己家做的豆瓣辣酱翻炒均匀,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立即放入少许酱油。
然后,马上加入姜、葱等配料,对婶婶说:“火大点!”
奶奶翻炒至熟,起锅。这就做好了回锅肉。
同时,母亲把腊肉切好,将每片肉在预先用酱油、醋、红糖调好的汁里面过一下,在蒸碗里肉皮向下码好。用盐,味精,白砂糖,酱油,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