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胥臣变法 晋国新政(1/2)
作者:可乐哲男
冬去春来,寒意渐消,绛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酝酿一冬的改革逐渐拉开帷幕。凤羽宫内,晋君姬欢正与赵衰、胥臣商议变法的最后细节。
“胥大夫操劳了,这个冬天没过好啊。”姬欢看着满满一箱竹简,心里很是感动。
“君上言重了,老臣职责所系,能将管子之德播于晋国,能让大晋国强民富,臣九死无憾!”胥臣诚恳地说道。
“有几处,姬欢还需请教,这‘叁其国’是何用意?”
“启禀君上,所谓‘叁其国’,即将国划分为二十八乡,士居二十乡,工居四乡,商居四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凡此种种,皆为‘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彻底割除上古以来部落部族为根的组织,使行政区域更加细化。”
“嗯,那这‘均田分力’和‘相地而衰征’又有哪些好处呢?”
“君上,这‘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这样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觉抓紧农时。他们会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他们会自觉地早起晚睡,全家人都关心劳动,不辞劳苦地经营。而若不实行均田分力,地利就不能充分利用,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不告之农时,人民就不抓紧;不教以农事,人民就不积极干活。这‘相地而衰征’则是与‘均田分力’相配套的是的新田赋制度,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相地’就是‘相壤’,把可耕地核正准确,再对土壤进行质量区分。”
“哦,原是如此,这样好啊,物尽其力,人尽其用。再加上这盐铁官营,府库定能转亏为盈。”姬欢欣慰地点点头。
“此外,变法之中免去了重复征缴的商人税,牛羊马匹能够自在出口,关口只挂号而不予交税,以方便诸侯各国。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实施单一税制,在关口征过了的,在商场上就不再征了,反之亦然。还专门建立款待外国商人的客舍,每三十里有一处,来一搭车者供应自个饭食,来三搭车者供应马的饲料,来五搭车者装备可供自在调遣的人员。如此,可大大推动晋国商业繁荣,各国商旅往来不绝,晋国自然就富足了。为此,臣请君上恩准,锻造新的布币,以便商旅交易。”
“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皆是切中要害之举。然这‘事断于法’,可否请大夫指教。”
“恕臣直言,这也是臣最担心的。”胥臣脸有难色。
“大夫但讲无妨。”
“君上继位虽短短几月,刚毅坚韧,果敢睿智却已为群臣共睹。然变法之事,艰险甚大,每一条政策都关乎世家大族的利害,改革之艰,可想而知。当年文公也有变法之意,就是因为没能切实执行,以致荒废。君上重情重义,可这执法护法,却容不得,容不得,情义二字。”
“此话怎讲?”
“君上,管子之学要害在依法治国,法外无情。所谓‘事断于法’,是说上至姬姓公室,下至平民百姓,一体对待,触法则依法追究,概无例外。如是君上至亲至信之人违法,向君上求情,君上可要三思啊,一旦破例,遗患无穷。此所谓公器大义,法不容情。”
“至亲之人亦不可免?”
“正是。”
一时间,姬欢脑中闪过很多亲友,略微迟疑一下后说道:“凡能使晋国富强,姬欢都照做就是。”
“那老臣谢过了。”
“上大夫有何见解?”姬欢看看一旁的赵衰问道。
“胥臣大夫深谙管子之学,必能使我大晋再现先君霸业,老臣愿鼎力相助。”
“好,你我君臣一心,新政何愁不成?”姬欢略显激动。
赵衰胥臣告退后,将国君审批过的变法议程再做修缮,发往全国。
几日后,绛城东门聚集着一大批人,人群中一名官吏模样的男子正对着城墙上张贴出来的麻布告示,逐条逐句地讲解着:“大家别挤,都别着急,容我一条条地说。这首先呢,是各务其事,各安其居,士农工商分开住,谁也别耽误谁的事儿。都是同行,人多力量大,还能有个帮衬。这第二条是说,官家把公地丈量后分到人头,各人种各人的,谁也别说谁没出力,种出的粮食,交了租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个好,种多少吃多少,谁也别想讨巧。”周围的人纷纷议论着,“是啊,以前给公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