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业之晋君襄公》免费阅读!

第五十一章 楚国伐郑 烽烟再起(2/2)

作者:可乐哲男

心中仍有迟疑,不敢过于轻率,此时,他想起了当年只身潜入秦军大营,说服嬴任好退兵的烛之武。烛之武已年过古稀,当年只是郑国一个养马的小吏,一生怀才不遇,然而邦国危难之时,七旬老人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只身退敌,闻名诸侯。奈何出身贫寒,立下如此功勋,仍不为郑国庙堂所容,晋秦联军退兵之后,烛之武又回到了国府马厩继续养马。

    姬兰早就听过这位传奇人物,却始终未能谋面,如此危难之时,姬兰再次想到了他。“可知烛之武何在?”

    “仍在养马。”内侍回禀道。

    “走,前面带路。”

    姬兰轻车简从,只带了贴身的侍从来到国府马厩,再三询问后,才打听到烛之武的住处。

    “敢问前辈可是烛之武?”眼前一位年迈的老者正在给马儿加料,姬兰上前恭敬地问道。

    “嗯,是我,贵客何事?”老人家并未回头,依旧操持着手中的活儿。

    “在下姬兰,有要事请教。”

    “噢,不知国君驾到,当真是有失远迎。”话虽如此说,烛之武并无“迎驾”之意,放下手中的草料,摆摆手,示意姬兰屋里坐。姬兰独自进屋,让侍从留在了门外。屋内陈设简陋,几乎没有可“坐”之处。

    “君上如不嫌弃,便在炕上一坐。”说着烛之武将一碗热水送上,“君上莫怪,老朽家中无茶无酒,只能奉上一碗热水喽。”

    “老人家哪里话,前辈乃我郑国救星,看到前辈生活如此清贫,倒是我这做国君的羞愧难当。”

    “老朽孑然一身惯了,不碍的。”

    入座后,问起烛之武家室,老伴早已过世多年,几个儿子分了家,也都各自过活,这烛之武独居有些年头了。

    “君上此来,有何要事?”寒暄之后,烛之武直入正题。

    “不瞒前辈,姬兰此来,实有两事,一急一缓。”

    “那就先说急的吧。”

    “眼下楚国又生是非,大军屯驻北境,战事已迫在眉睫。特向前辈请教,可有退敌之策?”

    “呵呵,郑国庙堂人才济济,君上何必舍近求远?”

    此言一出,姬兰面有难色,想想如此经邦济世之才,竟埋没荒野,当真是国君失职。

    烛之武嘴上说说,并非有意刁难,喝了口热水,接着说道:“楚王熊恽在位四十余年,南征北讨,扩土开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半是对付北方夷狄,一半是为了对付熊恽;晋文公城濮之战,也是为了遏制荆楚北进。可以说,中原两任盟主都曾与熊恽交过手,而且互有胜负。君上以为,凭郑国战力,可否与楚人一战?”

    “前辈所言极是,郑国无力一战。”姬兰无奈摇摇头。

    “既然无此战力,也就不要逞强,该低头时得低头,两条路可走,一是俯首称臣,效仿陈国和蔡国,做楚国附庸;二是求援晋国,寻求盟主支持,共同应对楚国。”

    “那前辈以为,二者何为上策?”

    “老朽只能建言,邦国大计,还靠君上定策。”烛之武有意看看新君成色,“君上说,还有一事?”

    “前辈知道,我郑国夹在晋楚之间,难有施展余地,姬兰继位以来,无日不思强国之策,可始终难能逃脱附庸之国,想来自觉愧对祖先。前辈可有大计长策,让郑国重现庄公盛世,姬兰愿拜前辈为上卿。”说罢,姬兰起身一躬,诚恳之至。

    “君上有此一问,郑国有望矣。纵观诸侯局势,郑国短时期内难能摆脱夹缝中求生存的局面。不过,夹在强国之间未尝不能有所作为。”

    “愿闻其详。”

    “既然两强争霸,就必然要争夺郑国,郑国为何不能以自身为筹码博弈于大国之间?楚国若强,可依附楚国,晋国有利,则可附庸晋国。总之,保存实力,周旋于强国之间,以待时机。”

    “何时才是时机?”

    “两国争霸,消耗国力,强国疲敝,便是郑国时机。”

    “前辈当真慧眼独具,一番话点醒了姬兰。若能挑动两大强国打消耗战,郑国或能渔利。如此一来,此次楚国来犯,郑国当求援于晋国。”

    烛之武看到姬兰悟得要害,只捋了捋胡须,并未赞成,也未否定。

    “前辈大才,姬兰敢请前辈出山,助我重复庄公霸业。”说罢,姬兰又是一礼,却被烛之武扶起。

    “君上,老朽实不敢当。平心而论,如若是二十年前,又或是十年前,老朽定然当仁不让;可如今,我年过古稀,昏聩已久,没几日活头儿了。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君上还是另请高明吧。”烛之武诚心之言,言尽而闭目养神,不再理会国君。姬兰无奈摇摇头,告辞离去,之后特意叮嘱国府,好生照料烛之武,使其颐养天年。

    ;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