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指元朝统治)的口号,鼓舞群众向封建官府作斗争。北方红巾军从至正十五年(1355)开始主动出击。二月,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今今属安徽),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建立了北方红巾军的革命政权。刘福通任枢密院平章,不久,任丞相。
1351年5月3日(农历),爆发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
韩山童,赵州栾城(河北栾城)人,出生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后移居永年。韩山童以白莲教为纽带,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并结识了安徽阜阳人刘福通。
(山童倡言:“天下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之人翕然信之”。见明陈建《皇明通纪法传全録》卷一)[4]1351年,元朝为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挑河筑堤。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并在河道里埋设独眼石人一具,石人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待石人挖出,消息不胫而走,人心浮动。
此时,韩、刘乘机在河北永年县白鹿庄聚众三千,杀白马黒牛,盟誓起义。县令闻讯,急调数千军队围剿,韩山童被俘,旋被杀。刘福通则突出重围,于同年五月三日,在安徽再次起义。
由于起义军以头裹红巾作标记,故史称“红巾军”。1355年,刘福通于安徽亳州市立韩山童的儿子为“小明王”,建国号“大宋”。对于红巾借号恢复大宋,明朝时人认为是宋朝仁政遗德所致(元末韩山童者,自言祖父系宋?,国亡变姓……其他所在兵,皆以兴宋为词。而红巾揭旗有重开大宋之天之句。元入至徙宋帝子完普,并其家属与沙州,惧为众推。挟此又见宋仁厚之徳,入人之深。虽易姓未冺,而汉唐以下所未有也。见明·陈霆《两山墨谈》卷十嘉靖十八年刻本[5])。
后移都河南汴梁。红巾军坚持战斗十二年之久,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政权,为后来明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