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1/2)
作者:结交须黄金
焦镇正处在沮河两条小支流的交汇处,往下游船行十几里就是当阳县城。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日都有商人从下游过来贸易。焦镇的市集主要就集中在一条街道上,街道的两头是码头,街道的后面都是住宅。
焦镇上有一霸,是县里王书吏王景伦的弟弟王正伦,人称诨号王疤爷的就是他。之所以称他王疤爷,是因为他和三年前,来此开荒的安徽难民发生冲突,被砍了一刀,破了相,脸上留了道疤。大家都说这疤瘌是难民组织“同命会”给他的“买路钱”。这王正伦之所以敢这么嚣张的“修路造桥”,全仗着他的大哥在县里管刑名。要说这王家,迁移到这儿不过才两代人,王景伦的父亲在县里当了一辈子的帮差(临时工),拼尽全力才给自己的儿子,谋了个正式编制。这王景伦也是个人物,深得父亲的亲传,又眼尖手快心狠,不几年就拓宽了工作的大道,认了武昌的王老传承为义父,又打通了下乡的小路,承揽了西北三镇的赋税,实现了自己的“天朝梦”,过上了幸福的书吏生活。但是这清代的吏治是五年一考,如果不能升迁,就不能再用。于是王景伦照当时惯用的伎俩,更改了姓名,继续在衙门里当书吏。而粗鲁的王疤爷则留在这镇子上守着家业,造福一方。
赵一鸣他们正吃饭时,来了几个青皮,不由分说抓住他就走。可怜赵同河试图问清楚怎么回事儿,只吃了一顿老拳,被一虎扶着,在地上找牙哩。旁边围观的好心人告诉赵同河,是王家抓走的。又有乐观的人对赵同河说,没准是带你家孩子去享福哩。
赵一鸣大喊救命,没人搭理,喊不动了,就问抓他的人,要带他去那儿。青皮笑了,告诉他:“拉你来做王家小姐的丈夫?你不知道,我告诉你,王家小姐要撞婚,你小子也是有福,赶巧了。”
赵一鸣就奇怪了,自己这个穷样儿也被人看上了?等被拖到北面的空地上才发现,已经有十来个同样遭遇的在这儿了,看样子还是个“选秀类节目”,一会儿要表演个什么,唱个情歌还是跳个舞?
王家的小姐,赵一鸣的旧脑子里,倒是有这个女人的信息。话说王景伦把自己的妹妹嫁到了荆州府,可是半年就被夫家送了回来,好好的一个人也疯了。难怪,要不怎么会把自己抓来。
赵一鸣在家照过镜子,自己这张脸也就一般般,身子骨虽然强壮,但身上穿的这这几片旧布,可上不了台面。再看其他的人,有几个和自己高低、相貌、衣着都差不多的,也被抓来了,除此之外,到有两三个模样儿衣着不赖的。
从南房里走出几个人来,为首的大个子,一脸络腮胡子,手里团着两个铁球,大大咧咧地站到空地中间。赵一鸣看他的样子,再想想前世电视里看到的,确信这是个练家子,但此人脸上没有刀疤,应该不是王正伦。
大个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