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传奇》免费阅读!

八部传奇-第1部分(1/2)

作者:阿茂哥哥

    《八部传奇》

    八部简介

    更新时间:2008-07-30

    《八部传奇》是八部传奇小说的合集,因为每一部的篇幅都不是太长,大概在二三十万字左右,所以将之合在一起来上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八部作品都属于从历史中撷取了一个小片段加以润色,都有相近之处。

    我写这八部作品的主题是鲜明的,那就是歌颂正义,贬斥邪恶。当然,作品里都有情,有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有的是母子父子之间的亲情,有的是朋友之间的友情,还有对社会背景的反思,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的同情。这些作品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写民族融合。这也是我所希望的,希望我们祖国永远昌盛富强,民族和睦,永远团结一致,国土统一。

    现对这八部作品的内容介绍如下:

    《落梅花》,讲得是元朝初年西北宁夏王的儿子巴都王子的故事,巴都是南宋公主和忽必烈之子忽雷的儿子,因为从小生活在反元的南宋旧部中,所以他的性格里便有了一种汉人的叛逆,也就是因为母亲的缘故,使他与自己的父王之间产有了一道很深的鸿沟,父子之情无从说起。巴都回到西北,却不愿意作小王爷,而愿意在大漠黄沙间流浪,也就是在这里,他遭遇了自己的爱情,并娶了妻子,而他的父亲正是他妻子的仇人。这时候,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联合侵犯元帝国,大战开始了,而忽雷便成了西北战场的主帅。忽雷节节败退,战火很快烧到了敦煌,而敌人的主将竟又是巴都小时的好友,面对国仇家恨,友情、亲情和爱情,巴都在这交错的感情纠葛中,又该何去何从呢?这部作品原名叫作《巴都王子》,后来我觉得这名字不好听,就改成了《落梅花》。

    《剑侠录》,这是根据《三十三剑侠图》改编成的一部武侠作品,以大唐高宗后期为背景,讲述的一段唐传奇。这部小说引用了许多的唐传奇里的小故事,所以侠味很浓,且多是象聂隐娘那样的奇侠剑侠。主人公韦护上京求官,却被卷入了皇宫盗案中,成了被天下追杀的大盗韦一郎,而那个陷害他的人却是一位坐红车的绝代佳人。韦护辗转回到故乡,但已是家破人亡了。十年后,身怀绝技的主人公又回到了长安,他要报仇雪恨,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意料不到的。这部作品开始起名叫做《红车记》,后来又觉得这个名字不能代表那么多,改成了《侠隐记》,可是一查百度,发现这个名字已经有好多人写了,没办法,最后还是改成了这个名字。

    《契丹血》,这是以北宋和辽的战争为背景写的一部作品,主人公小六子是辽国南院大王的儿子,但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母亲是被辽人抢过去的,后来他母亲逃回了宋国,把他留在了辽。他从小是在哥哥们的欺凌中长大,后来他离家出走,上了五台山。因为师父的圆寂,他被迫下山来,却成了名相寇准的书僮。在宋朝,他遇到了自己的母亲,已然是朝中一品的诰命,但在他天真地去与之相认时,他的母亲却捅了他一刀,要杀死他。他没有死,但心灰意冷,回到辽国,开始了他的报复!

    《艳歌行》,这是我根据《十日谈》里的一则故事改编的,只不过把西方换成了东方,把时代改在了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很长的乱世,但也是一段很长的民族融合史。主人公小莲是一个纯情有个性的汉人女子,她长得并不好看,但医术超人。而男主人公乙拔却是一个鲜卑贵族的浪荡子,因为青梅竹马地长大,所以成了小莲的心中恋人。但身份相差悬殊,小莲本来没有一点儿的希望,可她治好了太后多年缠身的病,太后要满足她的一个愿望,于是她选择了乙拔。乙拔却觉得羞辱,跑到了六镇去戍边,并要求小怜完成三个难题才答应回家。小怜并没有放弃,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乙拔的三个难题,得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在这部作品里,南北朝时期的几个大的民族先后登场,都有代表人物,这应该是一个看点。

    《平安鼓》,我觉得这是我所写得最为艰难的一部小说,与以往我的作品不同,这是一部悲剧。小说是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为背景,我想写出些深度来,只是自己的水平有限,总是写不好,改了又改,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最终的完稿。可以说,在乱世中,生存已成了人的第一要素,那么那些侠、义、情、爱还能保持多少?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主人公是太子李亨的第二子李傥,他因为打报不平,得罪了杨贵妃而出逃,后又摔落马下,失去记忆。他被康国鼓师所救,并被带回了康国,被叫作了平安儿并成了那里最好的鼓手。再后来,安史之乱开始了。故事也就在那个水深火热中展开了。

    《竹蜻蜓》,写得是宋朝初年的一段女贼和少年将军的传奇故事。

    《菩萨咒》,还没有想好怎么写,不过故事梗概已经有了,准备写成俄狄浦斯王那样的大悲剧。

    第八部传奇我还没有想好,连故事也没有,不过我想等我写完上面的七部后,这一部应该也有了眉目。

    背景

    更新时间:2008-07-30

    烟花飞雪黄河冷,古道斜阳西风。玉门关上烽火浓。反弹琵琶,问谁是英雄?

    驼铃叮咚箫声咽,美酒金樽花红。铁马银枪沙场中。乡关何处,恨碧血长空——

    《临江仙·甘州行》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之后,便开始了蒙古人长达近八十年的远征,一时间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整个亚欧大陆都处在了铁蹄战火之中。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首先灭了西辽,后一年又灭花刺子模,征服整个中亚;又在喀勒咯河打败斡罗斯和钦查联军,将南俄并入蒙古汗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下河西的西夏国后病逝,汗位传于其三子窝阔台。窝阔台即位后便发动了对南面金国的全面攻势,终于在公元1234年灭掉了这个老对手;公元1236年,窝阔台汗命拔都西伐,深入到多瑙河畔,威震了整个欧洲。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蒙古军从四川南下,于1254年灭大理,形成对南宋王朝的三面合围之势;蒙哥汗之弟旭烈兀受命西行,又征服了整个伊朗及巴格达、叙利亚、小亚细亚、高加索等地,将西亚也纳入了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公元1258年,蒙哥汗命他的另一个弟弟忽必烈全面攻宋,肃清最后一个对头;可是,也就是在攻宋的过程中,蒙哥汗殒命在了嘉陵江边的钓鱼城下。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抢得汗位,1264年将京城从和林迁到了大都(即今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皇帝。忽必烈重新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终于在1276年攻破了宋都临安(即今杭州),统一了全中国。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境内四分五裂,秦岭淮河以南有宋,华北东北有金,西北有西夏,云南有大理,新疆有西辽,青藏高原有吐蕃诸部。元朝的统一,为中国现代的版图打下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功绩可比秦始皇。但蒙古的建国史也是一部蒙古的征战侵略史,它给那时的人们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在中亚、西亚,几乎每一座城,蒙古人都要抢掠屠杀;在中国的镇江、常州等许多地方,蒙古人也进行了屠城。

    蒙古与西夏的战争始于1205年,至灭国持续了二十二年;蒙古与金朝的战争始于1211年,至破蔡州灭国,持续了二十三年;蒙古灭金后便开始攻宋,1276年入临安,至1279年宋朝大臣陆秀夫背着帝昺厓山跳海,持续有四十五年。

    本故事发生在忽必烈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296年,阴历丙申年,为元成宗铁穆耳(忽必烈长孙)元贞二年,时距西夏亡国六十九年,距金亡六十二年,距宋亡只有十七年。

    楔子

    更新时间:2008-07-30

    阳光在此刻也不是灿烂了。

    在江南的这个季节正是梅天,能有一个晴日便已让人喜之不尽了;可在这片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中,哪怕是些微的日头,就已让人承受不起了。没有风,这是闷热的原因,但也是一件最大的幸事。在这里,杨柳清风是少见的,有的是能吹着石头跑的风暴。就是因为这么一次风暴,才使林御寇迷失了方向,陷入了绝境。这里似乎已成了死地,几乎没有了逃生的可能,因为他掉进了吞噬一切的流沙中。

    林御寇没有什么遗憾,他这一生爱过、恨过、轰轰烈烈地活过,死对他来说已经不那么可怕了,他不在乎。但他还不能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手中托起的这个不幸和他一齐落入流沙中的孩子。

    这是一个只有六七岁、浓眉大眼、长得非常漂亮的男孩子,尽管他知道他们身处绝境、九死一生,奇怪得是和别的孩子不同,他没有哭,也没有叫,更没有吵闹,而是静静地望着蓝蓝的天空,就那么躺在林御寇的手中,任凭流沙一点点没过自己的身体,没有恐惧,没有悲伤,当然也没有生机。

    林御寇欲哭无泪,欲悲无声。这个孩子本是无辜的,若不是自己无事生非,自作主张地带他逃难,他们也不会陷入绝地。他带着孩子不远万里从京城赶到宁夏,就是为了问她一句话,明知道是她骗了孩子,可是他却心满意足。后来他成了蒙古人追杀的对象,不得已,他逃入了沙漠。从宁夏城出来,这孩子就没有多说过一句话,他知道这孩子很懂事,也知道这段日子里那颗幼小的心灵承受了多么大的打击。如果不是他,这孩子应该生活得很好,而且比许多的孩子都要过得好,因为他是一位王子。

    这孩子越是安静,林御寇就越是感到内疚,就越是挣扎,陷得也就越快,一直到沙子没过了腰,他才明白过来,不再乱动,尽量倾斜身子保持平衡,下陷的速度骤减,但他们也出不来,沙子还在慢慢地上涨。

    yuedu_text_c();

    一切都那么静,那么和谐,太阳不知不觉得转到了西天,晚霞染红了半边的天空,几只鹰在高高地盘旋着,与层层堆积起来的沙丘组成了一幅状观而美丽的大漠风光图。林御寇已无心欣赏这些风景,随后夜将到来,他感到了死亡的临近。

    远处似乎传来了什么声音,林御寇一动,生怕会有狼群出现,不由得仔细倾听起来。那声音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他禁不住激动了,这不分明是驼铃的声音吗?

    “救命!救命!……”林御寇从来也没有这样得渴求过生命,也很少去乞求别人,但今天,他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用他那早已干渴得沙哑了的嗓子喊了起来。

    从沙丘后出现得并不是骆驼,而是一头又干又瘦的毛驴,驴背上驮着两桶水,后面跟着个只有六七岁样子、同样干瘦矮小、裹着块大头巾的小女孩子,想来她是从很远的地方打水回来,不知道要送到哪里去,难道说这荒凉的沙漠深处还住着人家吗?

    这一天来林御寇总算是见到了第三个人,他有些失望,同时又感到庆幸,失望的是这个还没有他腿高的女孩子看来帮不上什么忙,庆幸得是她总算是一个人,就算是死也可以留下些遗言。

    这个小女孩子也看到了困在流沙中的两个人,她喝住了正往前走的毛驴,已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小姑娘,你听我说,我是杭州临安人,名字叫做林御寇,不幸葬身此地,别无他求,敢烦小姑娘有机会能请过路的客商为我传几句话……”林御寇恳求着说。小女孩只是站在远处仔细地打量着他们,也并不见她是在认真听他的话,看着看着,她忽然转身吆喝起毛驴来。林御寇愣了愣,就见她让毛驴卧倒,费力地一个个搬下驴背上的桶,又从桶侧取出一捆麻绳。林御寇蓦然明了,刚才他光顾失望,却忘了小姑娘虽然力气不够,但这毛驴还有力量。

    小女孩将绳子一端打了个大结,轮动甩起来,甩了五次,才将好甩到林御寇的附近,沙子已然没到了他的肩膀,他的手无法够及,正在努力,被他托起的男孩子挺直了身体,伸长了胳膊,恰好抓住了绳子。小女孩把绳子的另一头套成个圈系在了毛驴身上,又一声吆喝,毛驴站起来使劲向前冲去,林御寇紧抱住男孩子的腿,男孩子紧紧抓住绳子结,被一点点地拖了出来,终于得了救。

    林御寇有如从地狱中转了一遭,只剩下了喘息之力,头脑也昏昏沉沉,感到阵阵地后怕。等他清醒过来,再去谢那位救他们的小女孩时才发现,那位小女孩已经消失在了大漠的斜阳里,只听见叮咚的铃声渐渐远去,逐然不闻。林御寇叹息不止,他有生以来还从未欠过谁什么,而今,他欠下了这么个陌生小女孩的一条命,可他并不知道这位小女孩子姓氏名谁,甚至于连她的模样都没有看清。

    第一章 红绡公主

    更新时间:2008-07-30

    巴都王子是忽必烈最小的孙子,也是宁夏王忽雷唯一的儿子。

    忽雷少年时跟随中书丞相伯颜领兵攻宋,蒙古大军直驱临安城下,谢太后与宋恭帝纳降称臣。蒙古军入城后抢掠无计,赵宋皇室也被虏北上,忽雷却看中了一个叫作红绡的公主。红绡公主的琴弹得凄凉悱恻,让个不忍听闻,但忽雷却很喜欢。于是,未到大都,红绡便成了忽雷的女人。红绡公主身边只有一个叫珠儿的丫环,也随着公主成了王子的奴仆。就这样,红绡成了忽必烈的儿媳妇。

    第二年,红绡为忽雷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巴都。

    忽必烈将宁夏赐为忽雷的采邑,忽雷便被封为了宁夏王。于是,红绡带着儿子巴都,随忽雷定居在了西夏国的故都中兴府。

    忽雷共有五个妻妾,嫡妻是宰相伯颜的女儿巴邻氏,其人颇为悍妒,但却一无所出,忽雷虽不喜欢,因其父在朝中掌有兵权,女随父贵,也不敢对她过多违拗。红绡在忽雷的妻妾中位列第三,以她公主的身份是何等得尊贵,但落迫的凤凰不如鸡,幸亏她为忽雷生了一个儿子,才母凭子骄,为忽雷所宠。忽雷的另三个妻子也是各处藩王的郡主,也为忽雷生育过,只可惜都是女儿。

    在忽雷的五个妻妾中,要数巴邻氏与红绡的矛盾最大。红绡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人,娘家更没人可倚仗,若不是忽雷所宠,只怕早被嫡氏鞭挞至死了,便是忽雷在时,巴邻氏还时常打骂。想这红绡贵为公主,何曾受过如此的折磨,所以三天两头总是生病,幸亏有珠儿照料,才挨了过来。但后来珠儿嫁给了陕西行省的都司,这当然是巴邻氏的主张,于是,红绡除了儿子巴都之外,已无依靠。

    忽雷极爱儿子巴都,这也招来了巴邻氏的忌恨,几次要将其谋害,但天佑孤怜,巴都并未出事。忽雷已有觉察,他不愿只此一子半途夭折,于是在巴都五岁的时候,将他送到了大都,陪在爷爷忽必烈的身旁。忽必烈十分喜爱这个最小的孙子,让他与诸家王子一起延师学习。

    蒙古王族与所有的封建王族一样,男人一生下来就要比女人强,所以巴都注定会继承忽雷的爵位,这让巴邻氏十分不安,生怕巴都长大以后与己不利,于是千方百计地派人上大都算计那个孩子。

    于是,巴都七岁那年便失踪了,红绡公主也因伤心过度而香消玉殒。忽必烈曾下过诏,说不论是谁,若为他找回巴都王子,就封他为侯。只可惜天下的能人众多,却无人有此福气。

    忽必烈汗卒于公元1294年,因为其长子先他而亡,宰相伯颜便推其长孙铁穆耳继承了汗位,而没有把自己的女婿忽雷扶上帝位。铁穆耳于公元1295年即位,世称元成宗,伯颜也在这一年里离世。

    伯颜死了,他的女儿巴邻氏就遭了殃,为宁夏王忽雷所厌。

    第二章 王子与贼(上)

    更新时间:2008-07-30

    巴都王子骑着马象旋风一样已抵达了黄河岸边,他急着从杭州赶来,并不是归心似箭想要见到自己十余年未见的父王忽雷,而是要去问自己的母亲一件事,一件关系到他自身命运的要紧事。

    朔风怒吼着早已将黄河冻成了冰,昨夜的一场大雪直到早晨方停,河边的雪可以没膝,路上的行人更是稀疏异常,正象那首唐诗所写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只有万里层云,千山暮雪,一片白茫茫洁净的原野。

    巴都束紧了斗篷,跳下马来,皮靴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嘎”的响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