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肉贩》免费阅读!

非常肉贩-第23部分(1/2)

作者:夜未眠思念

    ,正是因为你不是那种人,我们才会放心跟你合作的,如果是别人,我们可不敢把那么多钱投进去,就算是他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阮姐很认真地道。

    刘邦惊出了一身冷汗,看来考虑事情得把眼光看远点,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毁了未来啊!

    由于签合同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所以他并没有费什么劲,便将一份合同拟好了,而且他将其中的一些条款作了一些修饰,让人听起来好像是阮姐和顺子占了便宜似的,然而,由于实际上养出来的猪是给刘邦自己收购去杀的,最大的赢家还是他。不过这里面隐藏的秘密,别说文化不高的阮姐和顺子看不出来,就算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如果不是很了解刘邦的内情,单从合同上也看不出什么来。它不过是一份最普通不过的三人合作办养猪场的合同而已,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其中有几条条款如下(读者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猜猜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

    1、 三方各出五亿vnd现金,预计投资总额为十五亿vnd。

    2、 生猪长大出栏后,由甲方按市场的平均价格予以收购,所得的收益,除了支付工人的工资,购买饲料、药品以及预留四分之一作为正常生产的运行资金外,由三方平均分配。

    3、 甲、乙、丙三方同时负有管理指导养猪场进行正常生产的责任,但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养猪场的正常生产,若任一方对生产进行妨碍,所造成的损失由妨碍者全部承担。

    4、 收益每年结算一次,若有任一方退出,可提前进行结算。

    5、 为表公平,由三方共同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核算,平时的出入帐亦由专人进行登记,做到每一款项都有据可查。

    阮姐看到这样详细的合同条款,心里很是高兴,道:“这合同订立得真不错,我想,顺子看了也一定会同意的。”

    晚饭过后,顺子过来了,他将一大包现金递给刘邦道:“我跟我老婆商量了,她说,跟你这样的人合作,她放心。不过我们家里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现金,这里只有四亿vnd,剩下的一亿,我明天找人借去。”

    刘邦笑道:“不急,你合同还没看呢,怎么就先付钱了?”

    “阮姐看过就行了,难道我还信不过你们吗?而且以我小学四年级毕业的水平,就是看了,也看不懂啊!”

    “话虽这样说,还是得讨论一下的,这样吧,我读给你们听,你们看还有什么意见,提出来,我再进行修改。现在的人精明了,很多合同都是改了又改的。”刘邦说完,也不等顺子同不同意,便将那合同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而且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条款还进行了必要的解释。

    阮姐和顺子都没有听出什么不妥,顺子只是对其中的请专人来管理帐目有点不解,道:“我觉得没必要再请外人来帮我们管理帐目吧,都交给刘兄弟管理不就得了?反正我们信得过你。”

    “谢谢你们的信任,”刘邦狂汗道,“不过我也没那么多的时间来管这些事,还是由专人来管理比较妥当些,另外我觉得这人每个月还需向我们汇报一次,而每次采购的数目、款项,都公布在养猪场的小黑板上,做到透明、公开,这样大家就都没有话说了。”

    “好,好,我们快点签字,按手印吧!”顺子好像害怕再迟一点就不要他合作似的,一个劲地催促道。

    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那么大,刘邦也觉得有点惊讶,或许,是他回家去将这事跟老婆商量后,他老婆对他施加的影响吧。这女人倒挺有眼光的,毕竟,顺子为刘邦办事这大半年来,确实赚了不少钱,而以前,即使顺子是搞运输的,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仅够养家糊口而已。在切实的利益面前,任谁都会心动的。

    109-第一百零九章选址、筹备(上)

    第二天一早,阮姐便对刘邦道:“今天我们去为养猪场选个好地址吧,这选址可关系到我们未来的收益呢。”

    “好啊,叫上顺子一起去吧!”

    当三人走到村东头的一块开阔地时,顺子指着那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道:“就在这里吧!这里的地方足够开阔,办一座大型的养猪场都卓卓有余了。”

    刘邦摇了摇头道:“这里不好,一是这里净是水田,我们把别人唯一的耕地给买了,人家不一定愿意;二是这里的地势比较低洼,就算是旱季,这里都比较潮湿的,更不用说遇到雨季的时候,那雨把猪全都淹了,你还叫它们怎么活?”说得顺子一阵脸红。

    “对了,上次村里举行狩猎篝火晚会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山坡的一侧看到一大片开阔地么?那里依山傍水,而且地势比较高,开阔的地方也全都是旱坡地,野猪都想选择那样的地方来扎营呢。”说到狩猎篝火晚会时,阮姐用一种暧昧的眼神看着刘邦,意思是那天晚上周奇对刘邦的情意,就算是不懂世事的人都看得出来了。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刘邦一拍脑袋道,“走,我们到那地方去看看。”

    阮姐所说的地方位于村子的另一边,实际上是一处四面环山的山谷,里面确实有一大片开阔地,大约有二十多亩。由于比较干旱,村民们便在地里种了些玉米、花生、豆类、薯类等比较耐旱的作物,而环抱着这山谷的四面山上,则长满了松树林。

    刘邦一看到这地方,立即便喜欢上了。

    因为这里除了前面说的,适合建猪舍,适合种一些生态作物作为猪的饲料外,有一面山坡还比较缓,上面长满了高大的松树,如果把它改造为一个生态的放养园,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坡缓,猪容易爬上去,也不会出现摔伤的事故,有松树林,猪可以在里面拱泥、觅食,再次回归到它们的老祖宗——野猪的状态。

    其实,在琼山地区,有过养猪经验的人都知道,圈养的猪肉的味道跟放养的猪肉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因为猪经常走动,它的肉结实,比较脆,口感好,再加上它们不是工厂生产的化合物饲料饲养,而是用农村的传统作物饲料,是比圈养的猪肉好吃上一倍还不止的。刘邦看到这地方就跟自己梦想中的一般,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

    “怎么样?这块地还合你的心意吗?”阮姐突然问道,将刘邦从如痴如醉的状态中唤醒了过来。

    “合适,这块地是再好不过了。”刘邦兴奋地道,接着,刘邦将这块地的用法跟阮姐和顺子说了一遍,甚至哪个地方种什么作物,哪个地方建猪舍,哪个地方需要圈起来作为放养场所,他都一一作了说明。末了刘邦催促道:“我们快点找人谈买地的事吧!”

    yuedu_text_c();

    阮姐惊讶于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反应能力,却笑道:“急什么呢?这么大的事,需要村长出面,由他请到这些地的地主,大家坐到一起吃顿饭,才好慢慢谈啊!这事真的急不来的。”

    “尽量快点吧!”刘邦像是被从头泼了一盆冷水,有些沮丧地道,“我那边都急着需要生猪供应了。”

    “谁叫你不提前布局呢,屎急了才挖粪坑,还来得及吗?”阮姐很粗鲁地嗔道。

    话虽是这样说,但其实阮姐的心里也是挺急的,谁不想那白花花的银子快点流进自己的口袋呢。所以才回到村里,她便去找来了村长,而顺子,则去找那些地的十几个地主,不到两个小时,大家便聚集在村头的小饭店里了。

    这地方说是饭店,其实是抬举了它,因为它只是用一些木头、瓦片、茅草搭起来的一个棚子而已,平时只是卖些粥、粉,满足过路的人和村里懒得回家做饭的人的特殊需求,是再简陋不过的了。但今天,它却一下子迎来了十几二十个客人,还包括尊敬的村长在内,这对于它来说,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的,所有它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不过既然有需求,自然也就有办法解决的,棚子的主人很快就去搞来猪肉、鸡还有鹅,用他们那脏兮兮的锅、盆开始忙开了,吓得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苍蝇都飞到了棚顶上、柱子上,用吓坏了的眼神看着这些折腾个不停的人们。

    衬着棚主们忙着做饭的空档,阮姐们便开始讨论买地之事了。

    阮姐尚未开口,便有个已经预先得到消息的地主抢先道:“我们的地不卖给外乡人,如果卖给了他,我们都吃什么呀?”

    “就是,我们村本来就人多地少,现在卖了出去,我们靠什么活啊!”这地主的话立即得到了别人的附和。

    “你们还没了解情况呢,就说这些话了。”阮姐道,“这些地并不是卖给外乡人,是我跟顺子想要合伙办个养猪场,但你们也知道,办养猪场,不预先为生猪的销售找到出路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就找到了这位刘兄弟,拉他一起合伙,因为他可以为我们的生猪找到销路。前几年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猪养大了,却销不出去,每年都要赔许多。”

    “我们也不是要大家的水田,只是想买村东边的那二十来亩旱地和它边上的一片林地而已。其实那些地种的都不是水稻,不会对大家的粮食问题造成太大的影响的。”顺子补充道。

    一直没有开口的村长道:“小阮、顺子,我们都知道你们是村里的能人,这些年你们挣了不少钱,但你们也知道,村里的大多数乡亲都还是比较穷的,就靠那点地吃饭,可那地,一年辛苦到头,除了填饱肚子外,实在也挣不来别的什么。你们的头脑灵活,能不能为乡亲们另谋一条出路?”

    阮姐倒吸了一口冷气,听村长的意思,那地并不是不肯卖,而是想要更多的利益的。这可比抬高地的价钱还要狠,他根本就不跟你讲价,奈他何!

    这时,刘邦突然道:“你们也学养猪吧,至于技术方面有什么不懂的,我可以在城里招两个懂得兽医的人进村里来给你们指导。而且你们养出来的猪,我可以以养猪场一样的价格跟你们收购,你们觉得怎么样?”

    刘邦此话一出,那些地主们全都炸开了锅,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有的说,养猪太辛苦,数量太少不划算;有的说,可以拿卖地款扩大养猪的规模,只是怕饲料供应不上;也有的说,怕到时候刘邦说话不算数,不来收购生猪怎么办?……

    针对这些问题,刘邦一一作了回答,而且打出保票,可以跟他们每一位都签订合同,负法律责任,若自己有违反合同内容的,他们可以到法院去告。

    听了刘邦的话,地主们终于放下了心来,村长也因自己又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而高兴,现在终于可以大口大口地吃鹅肉了。

    110-第一百一十章选址、筹备(下)

    不过在众人都兴高采烈,以为功德圆满时,刘邦却发现有一个柱着拐杖的老人始终一言不发地缩在一个角落里,显得是那么的落寞。

    刘邦觉得有些奇怪,悄悄地问阮姐,那人是怎么回事。

    阮姐见这里人多,不是说话的地方,便拉刘邦到棚子外面道:“关于这人的事,说起来那可就话长了,据说他早年是当过兵的,但跟他一起当兵的兄弟战死了,他回来便娶了兄弟的媳妇,可这媳妇也没活多久,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之后也走了。他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可他的儿子却不争气,在学校里乱搞男女关系,结果初中没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他儿子回来后,也不好好地干农活,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闲,本来他还积了一点钱,给儿子也娶了一门媳妇的,但不到三年,他儿子又将媳妇连打带气赶跑了,只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他儿子说是为了挣钱,前年离家跑到城里去了,可至今都没有见他寄过钱回来。但更惨的是,祸不单行,去年他竟中了风,虽勉强保住了性命,但半边身子却是怎么也不听使唤的了。现在他走路只能靠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慢慢挪。”

    “那他现在没有收入,又干不了活,吃什么呀?”刘邦忍不住问道。

    “靠乡亲们接济呗,不过大家都不是很富有,只能接济一点基本的粮食。他们也就这样饥一餐饱一餐地挨着,有时候啊,真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说到这里,阮姐的眼圈有点红了。

    这是到目前为止,刘邦所听过的最悲惨的故事了,比那个卖猪肉的区嫂还要惨。可见这世界是残酷的,并没有什么救世主,否则的话,当这些人在死亡的边上苦苦挣扎的时候,救世主在哪里呢。

    “他的故事的确很悲惨,但恐怕我们不是救世主,也帮不了他什么。”刘邦道。

    “能不能在付征地款的时候,多付给他一点?”阮姐道。

    “这……”刘邦有些为难,“多给他一点也不是不可以,就怕别的人知道了,看着眼红,然后一起坐地起价,那我们可就麻烦了。而且我们多给他一点钱,只能解决他眼前的一点困难,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他用完这些钱以后怎么办呢?而且你也知道的,一个人穷急了以后,一旦有了点钱,肯定会拿去吃吃喝喝的,那点钱根本让他折腾不了多久。城里的暴发户我可见得多了,有了几个臭钱,什么恶心的事没干得出来呢。”

    “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我们不买他的地了?眼看着他这样活活饿死?”阮姐有点气愤,如果早知道刘邦是这样无情的人,她就不跟他合作了。

    “不,我刚才想了一下,他的地我们不买了,改为租,跟他签订合同,每个月给他一百五十万vnd,他们不是爷孙三人吗?在乡下,一百五十万vnd应该够他们的生活费了的。如果是将征地款存进银行的话,每个月的利息怕是连五十万vnd都不到呢。”

    “这主意不错。”阮姐转怒为喜道,“本来他那一亩多地,按照你跟村民们签订的买地合同,也不过值七八千万vnd而已,即使他存进银行,每月只用一百万,也仅是用七年多,但现在,每个月有一百五十万vnd的租金拿,而且是永久的,他肯定乐得像个什么似的了。”

    “既然这样,待会儿你就去跟他说,如果有必要的话,叫他最好不要告诉别人。”刘邦刚才已经替他算过一笔帐了,他们爷孙三人,按每天三斤米算,每个月大约需要一百斤米,在农村,一斤米的价格大约为六千vnd,一百斤米大约需要六十万vnd;按每两天一斤猪肉算,每个月大约需要十五斤,每斤猪肉的价格现在是三万vnd,每个月需要四十五万vnd,剩下的四十五万vnd他们就可以买别的生活用品了。而且,乡下人都比较节俭,米和猪肉钱他们都可以省下一些的,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些钱购买衣服、油、盐之类的了。这样,他们的生活也算是过得去的,比那些低保户要好得多了。

    yuedu_text_c();

    由于刘邦的处处“为人着想”,地主们在吃饱喝足后,都很爽快地在合同上签了字,这交易确实很公平,两不亏欠,皆大欢喜,不是么?

    …………

    刘邦本来准备将这事交给阮姐去办的,但他一时心血来潮,想要到这个凄惨得让人不敢靠近的家庭去看看,很难想像,如果这两年不是邻居们的好心对他们的一点施舍的话,他们一家三口,怕是真的要饿死了,而饿死人的事情,刘邦只从老人的嘴里听到过,而物质文化发展到今天,是不可能再饿死人的了。

    悲惨的拐杖男住在村子的南边,是一座用茅草和木头搭起来的两层房子,因为越南的雨天是比较多的,地面比较潮湿,他家的棚子又搭在山坡的坡脚下,所以他的房子下面用木头支撑着,再在木头上铺以木板,这样人住在上面就不容易受到地面潮气的影响了,这是典型的越南传统房屋。不过他这座棚子虽是按照越南传统盖的,样式却有点怪,而且盖得比较粗糙,由于使用的岁月较长,许多木板已经被磨得相当薄,人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让人老是担心那木板会不会随时破个洞,把人掉进去。

    拐杖男一拐一拐地挪到一张破旧不堪的凳子上坐下,然后指着一张长凳让刘邦和阮姐坐,刘邦却不敢和阮姐同坐一张凳子,害怕底下的凳子承受不了两个人的重量,只得分开来,一人找一张凳子坐了。

    阮姐很小心地取出一张合同对他道:“蓝叔,我们今天早上之所以不像对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