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成都》免费阅读!

晚安成都-第3部分(1/2)

作者:宇不言弃

    西餐厅。乔安点了很多经典而精美的菜式,黑胡椒西冷牛扒、地中海式烤鲑鱼、培根裹扇贝配苹果梨、黑豆浓汤……小米吃得很开心。虽然这是一穷二白的她第一次吃西餐,但因为生来就崇洋媚外对于西餐的礼仪菜式吃法等早已对自己经过了无数次的理论熏陶培训,所以这次首次实践非但没丢脸,还吃得爽歪歪。

    她想,乔安也许有点惊讶。

    美美地吃过西餐后,他们在大街上闲逛消食。

    小米的手,不知是何时被乔安牵上的。她只觉得,在这个早已寒气袭人的初冬夜晚,她冰凉的小手,终于有了一种被温暖包围的感觉。晚上的风很大,虽然刚吃过了很多东西,但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短的白色开司米外套的她还是冷得有些瑟瑟发抖,乔安很体贴地脱下他的灰色风衣给她披上,风衣很大,将小米包裹得严严实实。她才发现,来成都的日子,从夏天走到冬天,已经4个多月了,在自己最怕冷的这个季节,她遇上了一个和烟火表演与薄荷味道有关的男人。

    他吸引了她,蛊惑了她,让她从第一眼的惊艳到最初的迷恋到那夜的纠结到现在的沦陷。

    是的,在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城市,这样的男人,她注定沦陷。

    成都城南的夜晚很漂亮,有很高的建筑,很璀璨的灯光,很多的夜场,很贵的名车,很美的男女。……这里的确是成都最繁华和繁荣的地段,房价消费最高、高档写字楼最多、商业气息时尚气息最浓、老外成功人士最密集。……所以后来,有一本土杂志将其定位为“国际城南”。

    而现在,小米就和她辣文的乔安牵手走在国际城南流光溢彩的大街上,满眼放光,场景时尚而浪漫,这场景有点像彩色漫画,也有点像时装电影里配上背景音乐的慢镜头,“都可以随便的,你说的我都愿意去,小火车摆动的旋律,都可以是真的,你说的我都会相信,因为我完全信任你,细腻的喜欢,毛毯般的厚重感,晒过太阳熟悉的安全感;……你手掌的厚实感,什么困难都觉得有希望,我哼着歌,你自然的就接下一段,我知道暖暖就在胸膛。……”

    走累了,乔安带小米去看电影。从繁华的城南开到同样繁华的王府井。小米突然想起了上次在这里见网友a的事情,同样的地点,截然不同的两个男人,她觉得好喜剧,傻傻地笑个不停。

    乔安似乎已经习惯了小米的疯癫和神经质,并不过问,只是被她感染了一起笑。

    此刻,车里正放着王筝的那首《我们都是好孩子》:你说要一直爱一直好,就这样永远不分开。……

    小米突然觉得这首歌就是为她而唱,这个夜晚,这种温暖,这个男人,这份爱情。

    她悄悄地看了一眼正在停车的乔安,地下车库的光线很暗,她看不清楚他的表情,只看到了一个轮廓极好的侧面,反射着幽暗而迷人的光泽,她的心中满满都是爱,想就这样一直到老。

    乔安让小米选看哪一部片子。这个男人,有时霸气,有时温柔。

    虽然小米平时很喜欢看文艺片,但今天,怀揣着一点小小的鬼把戏,她故意犹豫不决最后选定了鬼片。因为,除了温暖,她贪婪地还想在今晚要一些安全。

    当时正上演的鬼片是日本的《咒怨2》。很刺激的一部影片。

    深夜的王府井影城,播放鬼片的大厅,基本都是一对对情侣。小米突然还有点不好意思。

    黑暗的地方,最适合缺乏勇气的男女,当然,乔安并不需要。

    情节小米没有过多的注意,因为她的神经,早已被巨大的幸福感和兴奋感冲昏了,她一直引以为荣的的智商,开始降低。

    每一次出现惊悸恐怖的镜头,小米都顺势缩在乔安怀里,任他带来的安全感将她包围。

    有时,鬼片、恐怖片,早已脱离了它本身刺激人麻木神经带来的新鲜和快感,它成为了增进男女感情亲密接触甚至肌肤相亲的一种方式,当然,排除那些过火的行为。

    整整两个小时,小米就这样缩在乔安的怀里,淡淡的清香萦绕鼻间,温暖、安全而浪漫。

    而贪恋的小米开始幻想安定了,她想一直爱一直好,就这样永远不分开。……

    19-孤独的幸福和逃离地牢

    小米和乔安的恋情,虽然充满了众人艳羡的激|情和浪漫,但也因为乔安过于繁忙的工作而聚少离多,不但没有热恋时每天痴缠的胶着状态,反而让人愈加寂寞和空虚。

    就像一种裹满美味糖衣的毒品,你因为充满甜美的味道迷上了它,甚至深深上瘾,可是当那层浅浅的美味糖衣被快速地舔掉后,尽管余味无穷已然上瘾可是却由不得自己的心愿继续。小米就是,自从那天和乔安吃过西餐牵手逛街确定关系看过鬼片后,下班后的时光乔安都贡献给了加班,他们只一起吃过几顿简单的晚饭,乔同学就又当起了“空中飞人”,这次飞去了北京出差。

    还好,因为有爱,小米能忍受。因为一想到乔安帅帅的脸和温情的笑容,她一个人的心内就装满了颤抖的幸福,生活中随处都是美丽和希望。无时无刻,她都觉得乔安就在旁边笑着看她,看着她如何工作和生活,于是,她每天都将自己打扮得很美丽,每天都很卖力地和谷子一起跑稿子。于是,11月份的上半月,她们的稿分就已达到10分,按这样的状态和惯性下去,她们达到15分的及格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看来,积极的爱情的确能给人力量。不占用时间,还能在精神上爆发出巨大的动力和潜能,连辛苦都充满了快乐。

    乔帅哥隔个一两天会打个温情浪漫的电话过来,爱情粥一褒就是1、2个小时,所以小米虽然孤独,但依然幸福。

    何况,最近还出现了一件麦小米热盼良久振奋人心的大好事。住在红苕他们对门的那两个美女终于搬走了。老张红苕及时快速出击,联系上了房东。于是小米说服室友和报社一个一起进来的男性实习记者,也以400元/月的租金满意地租下了那套房子。进了屋才发现,房子似乎比红苕他们的还好,主卧那间还铺上了深红的地毯(先不管质量和卫生程度),还有一只陈旧笨重但仍可使用的吸尘器,在寒冷的冬季,“档次”提高了不少。

    于是,麦小米同学在2002年的冬天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异性合租时代”。

    yuedu_text_c();

    当然,她和女室友住带阳台通风采光特好不过家具稀少的一间,那个叫阿辰的男孩住铺地毯家具齐备温馨但有些压抑的那间。经过某个傍晚三人严肃地坐在一起诉诸于纸笔的精确计算,包括两间屋的价值和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测量,终于算出了每人每个月的租金。小米一个月100多,比“地牢”还便宜。

    搬离“地牢”那天,是小米人生中很值得庆祝的一天。因为她在成都的漂泊生活开始有了品质上的提高,这对以后继续迈进的脚步起了方向性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作用。这个表面上和投入的票票没有关系,但至少与她和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关系网的扩大等密不可分。

    那天是十一月十几号,算起来,她到成都、在“地牢”里已经住了4个多月了。那些苦处自不必说,记忆中最郁闷的一次就是厕所堵塞。那天还是清晨时分,小米和室友还在梦中,突然被一阵“啪啪啪”猛烈而持续的拍门惊醒。“你们厕所堵了,好脏哦,都漫到门外了。”是一个早起的太婆中气中足的吼声。

    两个女孩被吓醒,底层厕所堵塞的机率的确很高,但也不至于才住没多久就被她们两个遇上了。当时,那些脏水脏物已经漫进了客厅,场面的恶心程度令她们胃里翻江倒海。但是遇上了有什么办法呢?找报纸、给疏通管道的打电话、姗姗来迟的人在下水道里掏了良久,才发现这次堵塞的罪魁祸首是楼上不知是谁冲进厕所里的钢丝球。

    她们气愤至极,朝着楼上骂,可是再骂,也缓解不了心中的恶心感觉。麦小米同学可是一个有点洁癖的人啊。后来,她干呕了半天才好一点点。

    那天上午她们都没有办法去上班,管道疏通完毕时已经10点钟,还要强忍着胃里的翻腾把屋子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

    20-有一种友情叫兄弟

    小米搬离“地牢”那天,乔安还在北京出差。她的行李东东不多不少,请搬家队实在太奢侈也不划算,自己搬又几乎不可能。其实如果她给乔安打个电话的话,金钱也好人力也好车子也好解决起来轻而易举,可她就是不想,年少轻狂的岁月其实清高又倔强。

    不过,那时候的友情,的确无私而珍贵。因为,由桃子、红苕、老张以及老张的朋友当时在成都中医大读大五的阿明组成的四人单车“搬家队”在那天黄昏时分停在了“地牢”的院子里。不需要小米多说几句话,不需要谁专门去组织,就那样的心有灵犀又整齐划一。几个兄弟之间,好象谁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一样,那样的随意、自然、无私而感人。

    四个人把小米已经整理成好的一个个行李包和编织口袋往自行车的后座和车把手上放。所幸的是才来成都4个多月,东西不算多,不然大家质量都不太好的自行车绝对无法承载那些重量。不过,四辆单车还是摇摇欲坠、颤颤巍巍。

    由兄弟一般的爱心和感情组成的义务“搬家队”就这样解决了小米的搬家问题。前后不到一小时。因为从“地牢”到“新房”的距离很近,走路也只有十来分钟。所以5个人推着负重的单车慢慢地走,大声地讲话、大声地笑,大声地唱那些苍凉而坚定的流浪歌曲:

    我的脚步想要去流浪\我的心却想靠航\我的影子想要去飞翔\我的人还在地上\我的笑容想要去伪装\我的泪却想投降\我的眼光想要去躲藏\我的嘴还在逞强\我这样的男人(女人)\没有你想像中坚强\我这样的男人(女人)\在人世间飘荡……。

    很累但是很开心。

    在小米的心里,一直都很怀念那个平凡而又温暖的黄昏,一直都很感谢那帮简单快乐着的朋友:感谢红苕老张,从小米来成都的第一个晚上开始到找到一个像样的房子到搬家到照应到一系列给予的帮助和温暖;感谢桃子,就是那样一个小小的女子,还推着自行车把大包大包的行李往上面放以及后来的种种;感谢阿明,一个小米只有过几面之缘的老张的朋友,居然一下课就往这边赶为这次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从此以后小米基本越来越少地看见他以至于最终完全失去了联系。

    可是,那份感激,那份情谊,却永远在心底。灿如夏花。

    所以,7年后,在小米的婚礼上,她执意要请朋友们上台合唱一首虽然老得掉牙却仍然能被感动得哭得稀里哗啦的周华健的《朋友》:

    这些年一个人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么

    真爱过才会懂

    会寂寞会回首

    终有梦

    终有你

    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yuedu_text_c();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

    21-单人床和单车

    “新房子”里小米和室友住的那间布局有点意思:两个单人床并排着放,中间一个陈旧的类似床头柜的方柜子,一人用一半,像极了宾馆的标间。有点“单人床双人房”的意境。室友的单人钢丝床是从婆婆妈家找来的。而小米的那张铺上柔软的床垫和漂亮的床单看起来温暖而舒服的单人床其实是她和老张一起制作的。

    说起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几天前。某天中午,小米匆匆忙忙地从报社赶回来喊老张陪她一起去买张便宜的单人床,因为那屋子里除了衣柜之外基本什么也没有。有人说,一般钢丝床之类的单人床30元左右。

    附近有家“青田家私”,老张和小米进去逛了一圈,发现再小的床价格也在几百元以上。如果要去牛市口的二手市场淘,不仅远还耽误时间。这几天小米的稿子有点多,顶多中午抽点时间出来买。想起还有几天就要搬了,总不至于打地铺吧。想来有些着急了。

    慢性子的老张沉默良久,突然说:“我记得你们阳台上有一张木头单人床,我摸过,质量还可以,只是有点烂了,我们回去看看能不能补好凑合着用。”

    对于老张这个“虚空”的建议,小米并不抱太大希望。床,一种以稳固作为首要元素的东西,既然已经烂了,如何修补?就算勉强修补,怎么能保证安全性?就像那些已经伤透人心的感情,即使双方都在竭力地委曲求全,“恩爱”的外表下也藏不住那些败絮其中的伤痕和阴影。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

    精神上坚持得义无反顾,可是物质上的坚守难免力不从心,气若游丝。

    比如关于这张单人床。老张把阳台一角里堆的那张可以对折的木头床展开,发现在床的正中有个不大不小的洞,于是他又从哪里找来一块看起来很坚固的木板垫在那个洞上,用手使劲压压,发现应该不会断,很安全。反正小米体重不到100斤,估计不会出状况。

    开始小米还有些担忧,看到“最后那块救命木板”后居然对这张自制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省钱的感觉很爽。

    她把“老妈制造”的厚厚的垫絮铺在上面,再铺上有着色彩缤纷的太阳花的漂亮床单,暖色调,厚实而柔软的感觉,和一张新床无异。毕竟,小米不是豌豆上的公主,没有那么纤嫩而娇弱的皮肤,睡不出那块木板凹凸的感觉。而“穿上马甲”后的自制单人床已经让小米很快忘记了它的构造,以至于在以后的将近3个月中,她都能安心而享受地躺在上面,睡觉、看书、喝咖啡。

    再次感谢老张,感谢他的思想、冷静和妙手仁心。

    至少节约了30元钱,而这30元钱可以管5个中午的盖浇饭或者一个晚上的答谢朋友的“只有豆汤”或者九龙泰华的一个包包或者一件线衣或者两条围巾。……

    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让人高兴好一阵子。

    那天,小米还听说了一件关于红苕的超级搞笑的事情。红苕的那辆自行车是在九眼桥买的二手货,有点破旧,60元,顶两张二手单人床,算便宜得扳的价格了。

    自行车就停在院子里的车棚内,虽然有门卫看守,自行车们还是经常掉。那天晚上,一个小偷对着红苕的自行车下手了,因为深夜月黑风高,看不真切,小偷也看不出来红苕单车的破败程度,而且就算很烂卖个几十元钱也可以解决几顿饭。

    于是,熟练的小偷三下五除二地就把自行车上“形而上学”的锁给撬开了,准备骑上车赶快逃离现场……

    可是,第二天,红苕却发现,他的自行车就倒在车棚外,还没出院子的大门,锁已坏,车却在。

    为什么小偷连锁都撬开了却居然没偷走?为什么贪婪的小偷放着起码的几十元钱都不要?其实原因很简单:小偷骑上去后发现红苕的车子少了一样东西,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刹车,他很理智,决定不做金钱的俘虏,不能为了几十元钱不顾安全。

    所以,他选择了人生中一种很重要的心态割舍。

    所以,红苕就很幸运地节约了60元钱。从此,他在继续担负着没有刹车的风险的同时,也完全没有了掉车的风险。

    于是,他很得意。

    22-红色绣花衬衣和浣浣

    转眼,麦小米已在a报工作了一个半月。虽然是属于连毕业证都还没拿到就“非法”上岗的“童工”,但状态良好。

    有两位领导特别喜欢和照顾她和谷子:一位是她们一直都非常感激的当时的值班记者(大概相当于副主任级别之类)曹老师,一位就是当初接待小米时连毕业证都没索要就很“善良”地让她来上班的张主任。

    因为曹老师的欣赏和肯定,她们第一个月时就出了一篇很有新闻点的头条稿子,在成都最牛的报社的老孙居然说这篇稿子比他那也同时采写了这条新闻的老师还写得巴适。

    而张主任,一位漂亮、和善而勤奋的女领导,也对小米和谷子很欣赏和关照。这是小米初涉社会遇到的第一个女领导,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