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此在她心中树立了“并非每个女性领导都很难缠”的观点,当然这个观点在以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中屡遭重创又重拾信心,反复无常。据说这位30多岁的张主任当年做记者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女铁人,从早跑到晚,写稿加班到深夜,条件再艰苦线索再渺茫的情况下也可以跑出70多分的稿分,所以小米在感激她的同时也心怀深深敬佩。
yuedu_text_c();
好了,说到a报,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后来成为小米闺中密友的浣浣。
a报占了报业大厦整整一层楼,而电梯间将其分隔为左右两大格子间,于是在无形中形成了两个独立的部门,左边面积大点的人多点的以社会新闻为主,小米和其他若干实习记者、实习生们挤在那里;右边小点的人少点的以经济新闻为主,浣浣同学就在那边。所以一开始她们两个受地域空间和采写内容的限制没有任何交集。
直到麦小米同学经常穿着一件红色绣花衬衣从左边穿过右边(用老张的话说就是“从左边的端点慢慢滑向右边的极限”)去尽头上厕所。
其实那个时候还是秋意微凉的10月,正是穿长袖衬衣的时候。那时还流行在里面加件吊带将衬衣敞开当小外套穿。说起这件衣服,还是小米在学校的时候为了一台和当地报社的联谊舞会而专门准备的。红色的纯棉料,版形很好,上面恰倒好处地点缀着精致而别致的绣花,中式蝶形的布纽扣,穿在身上很显瘦也很抬色,有点上世纪30、40年代旧上海的旗袍布料花色混搭着洋装的款式感觉。所以小米非常喜欢,那个适宜的季节,隔三岔五地穿,后来连品位颇为挑剔的乔大帅哥都赞赏有加。
因为小米经常穿着这件衬衣在坐在电脑前写稿子的浣浣面前晃,而后者也是个喜欢打扮的同龄小美女,所以她对小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她们两个自己都觉得奇怪,一般来讲都是异性相吸,男人对于女人的长相身材穿着气质才特别注意,女人之间特别是美女之间从来都是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敌意互相保持距离。但她们两个例外。
而她们两个的缘分和交情又恰恰和谷子相反,当初小米和谷子是因为互相敌对到一定程度才突然掉转方向轰轰烈烈好得不得了的;而小米和浣浣却是在某一个一起共进快餐的中午过后开始“如胶似漆”细水长流的。
浣浣一直坚持是她看见了小米的红色绣花衬衣从而对这个女子产生了兴趣继而产生了好感于是主动“示好”的;小米记得是浣浣托报社一个实习记者告诉她某天中午想和她一起吃饭交流跑稿子的事情的。哈哈哈,怎么想来都有点“约会”的感觉在里面。
不过,她更相信,那是缘分,当它到来的那一天,不管是以何种合理抑或奇怪的形式出现,缘分已经将她们密切地连在一起,从此注定,地久天长。
那天中午,她们一起吃了顿炒饭。炒饭有点油,于是说了很多话,话很投机,相见恨晚。
同为异乡人,同为漂泊一族,同为81年生,同为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同为追求小资和美丽生活的女子,同为为了生存、艰难地从0.1的稿分挣起随时都面临着巨大的被辞退的压力的实习记者,同为对梦想的爱情怀着幻觉的天真女孩……那么多的相同,让她们在“险壑丛生”的a报给予了彼此小小的但很重要的温暖。
与粗枝大叶的小米不同,浣浣是个可爱而女人的小女子,喜欢粉色的衣服和白色的高跟鞋(小米特羡慕她35码瘦瘦的秀气的美足),喜欢上网聊天打连连看小游戏和静静的生活,所以深受许多男孩子的喜爱。而看起来柔柔而可人的浣浣却比小米更懂得坚持,21岁的年纪,小米在a报只坚持了三个月,而她居然坚持了6年半。
26倍啊。
23-爱你不问明天过后
11月,小米和谷子试用期的第二个月,因为状态渐入佳境,因为乔安的长时间出差,她们很轻松地就达到了15分的及格线,还超了两分,17分。
写了几篇比较抢眼的头条稿子,有几篇整版连载的小米特别喜欢和擅长的生活类稿子加分不少,有赶稿到深夜主任请吃串串香的苦尽甘来,有某天被发现没有毕业证却“行骗”两个月的惊恐和最终因为“人才难得”而既往不咎的欣喜和释然。……
11月份,一人拿到了680元,几乎没有双休地辛苦了一个月却收获的如此微薄的薪水却让她们在精神上无比雀跃。毕竟,过了两关了,无论从状态经验上还是从习惯斗志上看,冲过最后一关都绝非难事。何况,很吉利的数字,又顺又发。
到了12月份,小米最畏惧的寒冬来了。冰冷的季节对爱人的温暖总是充满着太多的渴求。月初的时候,压力不太大,于是小米开始想念乔安,一个令她爱得翻天覆地却又总是飘忽不定的男人。
小米算过,11月份一个月内,乔安共出过三次差,而每次的出差时间都不会少于一周。而在剩下的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除了一个周六他们从吃中午饭到下午去春熙路逛街乔安为她买了几件衣服到晚上吃肯德基到看电影然后送她回家那一次之外,其他的约会时间都少得可怜。
一次是在乔安的租住的电梯公寓里,一起耍了一个小时的电脑游戏,游戏很无聊,可是和爱的人相拥的感觉却很美妙。不知是小米敏感还是多心,她总觉得乔安始终有些心不在焉。
本来说好一起去某餐厅共进晚餐,结果,一个电话,乔安为小米喊了一份外卖后就匆匆赶去加班。那份虾仁和鱿鱼都很多的海鲜盖浇饭小米吃得索然无味,吃了一半后就很扫兴地回家和红苕他们看电视了。
还有一次是在总府路的“kfc”里,那个情侣们逛累了街经常光顾的地方。乔安点了很多的食物,包括小米辣文吃的香辣鸡腿堡、墨西哥鸡肉卷、薯条、鸡米花等等。小米特别高兴,和自己辣文的人一起把美食扫光光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那时的小米不怕长胖,其实她也不胖,只是脸蛋有点点圆,比今天的尖下巴可爱。
可是,就在小米疯狂扫荡美食的主要的40分钟内,乔安一直在门口的天桥上打电话,小米不想去过问,她知道他忙,他的事业心也是她爱他的原因,她不想做一个不识大体的小气女人。只是那顿美食,她又吃得索然无味,如此少的约会都不能尽一次兴,她心底除了孤独,还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她很少住在乔安家里,总觉得有种不太习惯的陌生。就像乔安其实对她也很好,只要在一起的时候照顾她吃饭为她买衣服饰品体贴地为她做一些事情,对于一个有些大男人的他来说,虽小却难得而温暖,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距离感,即使仰视也看不出他眼睛中隐约的飘渺。
可是,小米还是很爱他,每天小小的心脏跳动着期待、紧张、激|情与幸福。本来,爱一个人就是不求回报的,哪怕明天就要分开,今天更要狠狠爱。
……
不敢奢求什么
回忆将我们扣留
是否两个人足够捕捉爱的镜头
闭上了眼睛记得你的笑容
yuedu_text_c();
幸福的从容将灵魂都掏空
享受一分钟的感动
是否爱上一个人不问明天过后
山明和水秀不比你有看头
……
是的,爱上一个人不问明天过后,山明和水秀不比你有看头……
24-你是我无与伦比的美丽
麦小米的21岁生日在12月初,天寒地冻的节气,需要惊喜和呵护。可是乔安又出差了,以前还知道他去了北京、上海还是深圳,这次连去了哪里似乎都已不重要了。反正,他不说,她也不问。
但来成都的第一个生日还是要热热闹闹过的,小米请了谷子、当时已成了谷子男朋友的小米的合租伙伴阿辰、老张、红苕、桃子、毛毛、洹洹、老孙等人(注意:这些人,都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即将成为这部小说的重要角色)一起在报社附近吃串串香。那个时候,火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品,偶尔能吃得上一顿串串香就很不错了,而且还很有老成都的特色。
大伙儿吃得倒是很开心,小米都渐渐忘了乔安不在身边的失落感。大家送的礼物她也很喜欢。也许是之前她到处宣扬喜欢动画片《天线宝宝》的缘故吧,谷子两个和红苕老张组合居然都送了天线宝宝玩偶,只不过前者是红色的小po,后者是紫色的丁丁,小米好生喜欢。
知我者,知己也。
不过那顿热闹的生日饭吃到最后,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个和小米有线索稿子上的往来、为人有点好色、大家都不太喜欢的某报记者b。其实小米并没有请他,只是他问起想来“朝贺”暂时不想得罪了这个“线人”才万般无奈之下透露了庆生地点。b当时在成都社会新闻圈内已小有名气,除了会找线索会串稿子之外,个性特征也比较鲜明:喜欢女实习生、喜欢和美女打交道。
小米猜测b会带来什么生日礼物,反正不要白不要。b来了之后也不顾及瞬间气氛的变迁和尴尬,自顾自地吃,吃饱了抹抹油光光的嘴,腆腆快要爆出来的肚皮,说:“糟了,我都忘了买礼物了。”在口袋里掏了半天,别兴奋,不是礼金,而是一包5片装的绿箭口香糖。
连在座一半的人都不够。
小米置之不理,b就随手将口香糖放在满是油渍的桌上,毫无尴尬之意。
就在大家酒足饭饱对这次人气颇旺的聚会充满着极度眷恋并商量着去哪里消食继续happp的时候,小米接到了乔安的电话。
“宝贝儿,我到双流机场了,你在哪里?”
这句话让小米充满了幸福与惊喜的眩晕。
加上喝了很多啤酒已经处在半醉半梦的感觉中,她感觉那种和他一直以来若有若无的无形的距离感在慢慢消失,她撒着娇说:“哼,我们吃饭的时候你都不在,我现在和好多朋友在一起,你请我们唱歌嘛。”
“好,你们在哪里?我马上过来。”乔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许是有点小小的内疚,也许是疲惫过后也想放松。
小米和朋友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其实大家也想看看这位把小米魂都勾走的乔帅哥长什么样。顺便提一句,记者b早就被他们以“各自回家”的演戏打发走了。
乔安从机场打车过来,遵循就近原则,他们在王府井旁边的“好乐迪”ktv开始了深夜的happyhour。
这群人中有好几个k歌高手,谷子的女中音厚重而深情,当年在绵阳的学校里被称为“小陈慧娴”;红苕声音高亢沧桑,尤其适合那些流浪励志歌曲,被人评价为“嗓音很干净”;而第一次听乔安唱歌就被他所震撼,厚重磁性而温情,像极了品冠的声音。
“总觉得有疼你的责任,要你是最快乐最单纯的人,因为你让我的心变得丰盛,原来不奢望的变成可能;总觉得有疼你的责任,让你做最轻松最自然的人……”
不管乔安唱这些深情而感人的歌是无心还是有意,此情此景,已经足以让微醉的小米感动得一塌糊涂。而乔安,又是一个极会浪漫的高手。
只这一瞬,这一个月以来,小米心中所有的猜疑、孤独、忧伤和失落都瞬间化为乌有,她跌倒在乔安为他编织的繁华情网里,红尘颠倒、万劫不复。
酒杯里混合着绿茶的轩尼诗瞬间绽放成一朵沾满毒汁的伤花,华丽丽地蛊惑着所有的纯真和痴情;
而乔安的眼神、怀抱更是一种充满诱惑和温暖的温柔陷阱,瞬间令你奋不顾身、生死度外。
……
那天晚上,大家玩得特别尽兴,每个人都是歌霸,每个人都是酒神,大家也对乔安的完美唏嘘不已。连小米自己都觉得奇怪,这个男人身上除了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之外几乎找不到缺点,世间不会有完美的人,那他的残缺在哪里呢?
yuedu_text_c();
有时,极度的幸福会让一个人彻底的绝望。不管明天过后是怎样的幸福或者绝望,小米只想永远留住这一晚上,一个属于21岁的年少轻狂只想狠狠幸福ing的晚上。
天上风筝在天上飞
地上人儿在地上追
我若担心我不能飞
我有你的草原
你形容我是这个世界上
无与伦比的美丽
我知道你才是这世界上
无与伦比的美丽
……
25-冬日凌晨暗访事件1
小米过完21岁生日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线索:城郊外某地的居民打电话报料,说每天凌晨4点过,就有人在楼下熬潲水油,烟味气味臭得大家睡不好觉之外,还担心把这种潲水油卖到火锅店,那不是恶心死人?
小米接到这个电话很兴奋,一是这样的采访特别有激|情,符合她喜欢猎奇和挑战的性格;二是如果能够将整件事情报出来为民除害那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她叫上谷子,把这条线索报给了曹老师。曹老师兴奋地一拍板:有做头,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叫上男记者一起。
那天晚上,他们在小米的出租房里开了一次激动人心的“会议”。谷子的男友阿辰做为首当其冲的保镖因为第2天正好有很重要的采访任务所以只能作罢;红苕回西昌老家了。所以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主要落在老张身上。
会上还有两个男实习记者对这次凌晨暗访事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兴趣。其中一个说,干脆我们和小米、谷子分别扮演情侣去那里,既自然又安全。
小米和谷子相视而笑,鬼知道此两人醉翁之意是否在“酒”?
说好了,第2天凌晨3点,谷子骑自行车从她火车北站附近的家出发(谷子的老妈在荷花池做床上用品生意,所以母女俩在那边租的房子);小米搭老张的自行车从家里出发(顺便提一句,小米一辈子都不会骑自行车),那两个所谓的“护花使者”也同时出发,在某地汇合,然后一起前往城西三环路外的目的地。
其中比较具体的关键词是:凌晨2点半起床、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寒冷与黑暗并驾齐驱、在暗访中可能遇到的危险。不过,这一切,在激|情与责任面前,早已微不足道了。
小米没把这件事情告诉乔安,她不想让他担心。工作上的事情她很少对他提起,就如同他的做法,彼此而已。
小米本不打算睡觉,讨论完暗访的细节已经11点多了,她冲了一杯麦斯威尔速溶咖啡,扭亮床边的小台灯,准备翻看当时炒得很火的被称为“一个十七岁少女的残酷青春自白”的《北京娃娃》。
其实这样的书根本就不是她喜欢的风格,幼稚而极端,所以无论她的表面再怎么追逐潮流也无法敷衍自己对文学认真的内心。她根本看不下去。
加上那个时候的她对咖啡因有相当强的抗体,一大杯咖啡下肚,居然还是无法抵挡席卷而来的浓浓睡意,所以,她很快睡着了。
很快,又被2点半的小灵通闹钟惊醒了。怕吵醒室友,赶快按下确认键。只有起来。
是啊,只有起来。带着极大的头晕和弄死都睁不开眼睛的痛苦。这种寒冬腊月凌晨的起床是一件比通宵不眠、饥饿一天、甚至感冒发烧还恼火的事情。至少小米在当时的几分钟内是这样认为的。直到出门。
老张神清气爽地推着自行车,看不出有任何的不爽和疲惫。也许,他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不同,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很多生活上的细节就已经云淡风清了。哈哈哈!
谷子也骑车出门了,两个“护花使者”在电话那边迷迷糊湖含混不清地表达着起不来不去了的意思。小米“啪”地挂断了电话,没出息!就为了一点睡眠,事业爱情都没搞!
12月成都凌晨3点过的街道异常冰冷凄清,除了稀少的几个准备运送垃圾的清洁工之外,如一座空落的玻璃之城,透着极大的寒气和雾气。小米虽然穿着一件紫红色看起来很暖和的羽绒服,可仍然抵挡不了这个季节这个时段这种在寒风中飕飕掠过的行为带来的极大寒意。
很感谢老张,带着厚厚的毛线手套在滴水成冰的空气里搭着小米用力蹬着那辆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