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帅》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综合 > 花帅

花帅第8部分阅读(2/2)

作者:作者不祥

建明拿起酒碗,笑着说:“跟黄根荣一样,我在山上呆的太寂寞了,有这样的机会我能不参加吗!黄根荣,我们再来干一个!”

    两人一干而尽。帅小明站起来说:“你们这么做我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也没什么话好说,自饮一碗表示感谢!”说完,也一饮而尽。

    “黄根荣,还有一个问题,”金凤小声地说“你回家探亲一趟不容易,最后剩下五天捐给我们,舅舅和舅妈能答应吗?”

    “答应,怎么能不答应呢!”话音刚落,黄根荣的父母走了进来,黄母说“根荣跟你们在一起,我们再放心不过了。”

    “舅舅舅妈,你们真是太好了!”金凤说。

    “我们有什么好啊,哪能比得上你好,你看,你们一来,根荣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金凤舅妈说。

    “好啦,什么都别说了,我们出发吧。”黄根荣说。

    下午的天气很好,天空万里无云。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射』在峡谷里,靠石阶村这一面刚好是背面,太阳被樵山挡着,这一面的峡谷此时已经没有了阳光。

    樵山山脉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樵山山脉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溶洞,石阶洞是这些溶洞里最大的溶洞,据说当年徐霞客曾来过这里,对石阶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因此也无从考据。

    一路上,黄根荣给众人讲了不少石阶洞的故事。据说石阶洞的地下河很长,但从来没有人去考察过。曾经有一个漳州人来石阶洞游玩,他随身携带一个刻有他名字的小水仙花木雕不慎掉入地下河,被地下河湍急的流水冲走。后来这个漳州人回到老家,一次去龙江边洗砚台的时候,在河边捡到了在石阶洞丢失的刻有他名字的水仙花木雕。由此人们才知道石阶洞的地下河竟然通到100多公里外的漳州龙江。

    洞里乾坤(74)

    “石阶村的地下河有那么长啊。”山妹惊奇地说。

    “石阶洞很大,没有熟悉人带路进去是很危险的。”黄根荣说“大概是前几年吧,有一对外地的年轻人来到石阶村,不听村人劝阻,只带了两把手电筒进洞。村人怕他们出事,每天在石阶洞洞口敷上一层厚厚的田土,敷了六天后,田土上都没有发现脚印。于是便进洞去寻找他们,找到时,这一对年轻人已经奄奄一息了,村人赶紧把他们送到卫生院,最终救活了他们。”

    帅小明说:“看来,石阶洞的故事还真不少。”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石阶洞洞口。石阶洞在一道悬崖脚下,洞口石壁上长着好些杂木,洞口显得很小。黄根荣从背包里拿出几把手电筒,每人发了一把,他自己则打着火把,对众人说:“进洞前有几件事要说一下。一是大家一定要跟着我走,别落了单。二是要注意脚下,石阶洞有三层,十几丈高,地面有许多小洞『|岤』,掉下去就很难上来了。三是如果有谁掉了队,千万站在原地别『乱』动,大声喊等待救援。知道了吗?”

    众人齐声喊道:“知道了!”

    石阶洞洞口只容进一个人,众人便跟着黄根荣一个个鱼贯进洞。

    “这是前洞,也叫‘三仙门’,左边是‘幸福门’,中间是‘平安门’,右边叫‘发财门’,”黄根荣边走边介绍“这三个门都可以走,山妹,你说走哪一个门好。”

    山妹兴奋地指着“平安门”说:“走这个门。”

    众人便从“平安门”进洞,洞里很黑,两边的洞壁被火把熏得黑不溜秋,手一『摸』就成了黑手。金凤故意走在最后,让帅小明拉着她的手走,抽空就要帅小明抱或吻她一下,害得帅小明十分不踏实,生怕被人发现。

    黄根荣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大洞厅。这是一个可容千人的大厅,大厅内右侧挂着一道水帘,水帘的水流进一丘丘象梯田一样的石洼里,弯弯曲曲的田埂,火把下亮晶晶的“田水”,十分好看。众人继续往前走,洞时大时小,石床、石象、古猴、石鹰、石蛇、石蛙等景观,玲珑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大的是观音洞,洞景开阔,一尊钟『||乳|』石观音,婷婷立于石壁之上,右有白须齐胸的太上老君,左有扬蹄石马,后有炼丹炉和水帘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层层叠叠,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皆是,主洞中央两牛卧于一汪清水之中,层层梯田,形成一幅秀丽的农家景『色』。石阶洞大洞套小洞,迂回曲折,变化无穷,除主洞外还有相当多的分洞:布帆洞、钟洞、龙伞洞、田螺洞、冬瓜洞、蛇洞、玉石洞等。洞内钟『||乳|』悬挂,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洞洞相通,扑朔『迷』离,象个天然的大『迷』宫。

    洞里乾坤(75)

    黄根荣可以说象个合格的导游,石阶洞内普普通通的石笋、石钟『||乳|』或是石头,被他用各种动物一形容,看起来还真象是那么一回事。

    帅小明是第一次参观地下溶洞,在惊叹造物神奇的同时,也深感人类自身的渺小。他所处的年代,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年代,“人定胜天”、“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战天斗地”等战斗口号喊得震天响。帅小明不敢怀疑这些口号的真实『性』,但在石阶洞里,看到如此瑰丽的大自然的神奇杰作,不免产生一番感概。

    在洞中小心翼翼行走,有时候可以看到水滴点点下落,还能静听脚下有哗啦啦的流水声,闻声却寻不见水流的踪迹,这些给幽静阴森的石洞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情趣,让人在观赏中不会感到寂寞。

    众人来到一个大石厅,这里有一个长条的大青石,黄根荣叫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下,众人便在大青石上坐下歇息。黄根荣的大背包里装了好多竹篾火把,用完一根就接一根,到这里手上一根竹篾火把已经燃尽,停下休息便没有再续火把,黑暗渐渐笼罩整个石厅。大家也许是走累了,没有人说话,石厅里安静得连掉下根针也听得清楚,不知哪里有阵阵冷风吹过来,

    整个石厅显得阴森冰凉。金凤不由得往帅小明身边靠,『摸』索着抓到了帅小明的手,紧紧握着不放。

    石建明打破了沉默,在黑暗中说:“好在人多,自己我可不敢进来。”

    “这洞里还不知道有没有鬼呢?”山妹有点害怕地说。

    “山妹你别吓人好不好。”金凤更紧地靠在帅小明身上“不准说这些话。”

    黄根荣笑起来,点燃一根竹篾火把:“你们都放一百个心好了,打小我就常到洞里来玩,这洞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眼鱼。”

    帅小明道:“什么无眼鱼?”

    黄根荣说:“是地下河里的鱼,由于常年在黑暗之中,眼睛退化,就成了无眼鱼。”

    “在哪里,我们快点去看看。”金凤说。

    “离这不远了,穿过这个石厅就到了。”

    黄根荣继续在前带路,穿过石厅,前面传来越来越响的流水声,地下河到了。

    石阶洞的地下河有两米多宽,火把下,水流清澈透底,沿着地下河走不远,流水到一块大石下形成了一个水潭。金凤用手电筒照水潭,高兴地大叫起来:“快来看,这里有好多的无眼鱼!”

    绿『色』透明的水里,果然有不少鱼在手电筒光柱里游戈,注意细看,这些鱼还真没有眼睛,不过这些鱼不大,都只有食指长短。众人都打着手电筒往水里照,嘴里啧啧赞叹。

    山妹把手伸到水里想抓鱼,没想到地下河水冰凉透骨,手刚碰到水面便缩回来,嘴里也叫出声来。众人都用手试了试,也赶紧纷纷缩回手。

    “这地下河有大鱼么?”帅小明问黄根荣。

    山村电影(76)

    “没有人会到洞里来钓鱼,因此这些地下河潭里是否有大鱼也无从得知。”黄根荣说。

    “这河水真的能流到漳州龙江吗?”山妹问。

    “那不过是民间的一个传说罢,”黄根荣笑着说“你想想看,这荒山野岭的,谁会来考察这地下河水究竟流到哪里去了。”

    石建明问:“到了这里,我们还继续往前走吗?”

    “不再往前走了,到此为止。”黄根荣说“我们回吧。”

    黄根荣带着众人往回走,不过他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走了另一条路。石阶洞分上、中、下三层,来的时候他们走到是上层,回去的时候黄根荣带众人走下层。返回途中洞内景『色』和来时不尽相同,因此众人慢慢欣赏着回去,并不乏味。

    一个个出到洞外后,众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有点“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黄根荣看看表,已经快五点了,他们在洞中竟然玩了三个多小时。

    路上,正碰上队里收工,很多人跟黄根荣打招呼。黄根荣奇怪今天队里这么早就收工,有人告诉他,县里的电影队下午到村了,晚上在村小学『操』场放映电影“红灯记”和“地道战”。

    众人顿时在路上欢呼起来,想不到晚上能看到电影,真是一件连想也想不到的大喜事,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那年月,每个县都有巡回电影放映队到农村巡回放映电影。象山坑村这样的小村,电影放映队一年也会来一次。电影放映队到公社后,每个村会象迎财神爷一样,一个村一个村接力把电影放映设备、发电机和汽油挑到各自的村里。山村放电影是大事,象过年一样热闹,村里人会提早通知其他村的亲朋好友,到时候十里八乡的大人小孩都会穿上新衣服来看电影。年轻人还会“赶电影”,这“赶电影”就是白天出工,晚上跟着电影队一个村一个村赶场看同一部电影,听说最高纪录是前山村的一个人,曾连续赶看了十三场。在前山村时帅小明也曾到邻村赶了一场“红『色』娘子军”,后来就不再“赶”了,因为他觉得在要出工的前提下赶场是一件累事。

    电影队到村时,如果碰上下雨,电影也得照放,因为每个村的放映时间是早就排好的,亲朋好友也早就通知好了,哪个村都不能更改时间。帅小明到山坑村后不久正好碰上电影队到村,那天下了一天的雨,十里八乡的人来的很少。电影就在帅小明房间前的『操』场上放映,『操』场上两根竹竿挂着白『色』屏幕,电影放映机安装在帅小明房间前,看电影的人都坐在楼上楼下走廊里。电闪雷鸣中,人们透过密集的雨丝,聚精会神地看电影,帅小明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感动,这真是一场很奇特的看电影的经历:美丽的山村、可爱的山民和雨中电影------一切的一切都很真实又很朦胧,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一种原始与现代交织的美。

    山村电影(77)

    黄根荣家里准备的晚饭比中午更丰盛,众人喝得十分尽兴。黄根荣妈坐在金凤身边,不停地给她夹菜。

    金凤笑着说:“舅妈,我吃不了这么多,你就别夹了。”

    “小妹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点。”黄根荣妈说。

    山妹拿着碗站起来说:“大叔大妈还有黄根荣,我敬你们一家人,谢谢你们给我们做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黄根荣妈笑着说:“你看这妹仔多水灵,小嘴挺能说的,有婆家了吗?”

    “姆妈,你说些什么呀,怎么一看到妹仔就问人家这事。”黄根荣说。

    石建明笑着说:“大妈还不是都为了你。”

    “舅妈,我倒有个想法。”金凤说。

    “你说,你说。”黄根荣妈说。

    “我看你就不用四处找媳『妇』了,”金凤笑着说“这里不就是有现成的一个吗!”

    黄根荣妈高兴得合不拢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呀。”

    黄根荣看看表,举起酒碗对众人说:“放电影的时间快到了,我们门前清,然后去看电影怎么样?”

    “好啊,干杯!”众人举起酒碗,齐声应和道。

    天渐渐黑了,夜空中满天繁星闪烁,黑黝黝的峡谷间有许多火把或手电筒光成线状在闪烁,那是十里八乡人赶石阶村看电影来了。

    石阶村小学也是一栋二层黄土楼,二楼走廊的木栏杆上已经早早挂上了白『色』银幕。楼前的黄土坪上已经坐了不少人,男女老少都带着竹椅板凳来这里,有亲戚的还要帮亲戚留好位置。山村难得一次这么热闹,大人兴奋地高声互相招呼,小孩子在土坪上到处『乱』跑,今晚石阶村人都觉得很有面子,人人脸上都带着笑招呼外村人。

    电影放映员在那年代简直象神一样,到那个村哪个村都好吃好喝地侍候着,哪个村民能跟电影放映员搭讪上话,在一段时间内都是跟人聊天的本钱。此时电影放映机前就围着不少人,给电影放映员递烟点烟。黄根荣带着众人扛着长条凳来到黄土坪,引起了一些小轰动。黄根荣是石阶村的骄傲,年纪轻轻就在部队入党提干,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加上他长得英俊家境又好,自然成了十八乡一带闺女姑娘的白马王子。

    电影开始放映了,先放到是“红灯记”黄土坪上嘈杂的人声顿时安静下来。那时候放的电影只有八个样板戏,

    电影里的台词和唱段人人会背也人人会唱。如果是在城里放映“红灯记”,银幕上的人唱,底下看电影的人也跟着唱,台上台下形成一个激动人心的大合唱。但在山村放映“红灯记”就没有这样的氛围,山里人没几个会唱。帅小明坐在人群中,看着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熟悉的电影,心里感概颇深。

    “听罢『奶』『奶』说红灯,

    言语不多道理深。

    为什么爹爹、表叔不怕担风险?

    为的是:救中国,救穷人,打败鬼子兵。

    我想到:做事要做这样的事,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铁梅呀!

    年龄十七不算小,

    为什么不能帮助爹爹『操』点心?

    好比说:爹爹挑担有千斤重,

    铁梅你应该挑上八百斤。”

    山村电影(78)

    看着银幕上李铁梅声情并茂地表演,帅小明十分羡慕李铁梅有那样的家庭,能投身到让人热血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去,李铁梅受到苦和牺牲对帅小明来说却是一种幸福,他想受那样的苦,想接受那样的牺牲都没有机会。他是一个在当时被称作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说明白点就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一种人,这种人没有机会参军,没有机会回城,更没有机会被选拔当干部。就拿当民兵来说,那时候全民皆兵,16岁到60岁的人都是民兵,但民兵也分为普通民兵、基干民兵和武装基干民兵三种,帅小明自然只能当普通民兵了。说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但何时教育好却永远没有一个时间表。由于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帅小明在任何方面都要表现比别人好些,他不敢偷懒,也不敢『乱』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沦落为教育不好的子女。

    “红灯记”放完后灯亮了,放映员宣布中场休息十分钟。这时候黄根荣母亲垮了一竹篮烤得香喷喷的地瓜来到场中,往每个人的手中塞了一条烤地瓜,众人心里不免十分感动。

    看电影时,黄根荣和金凤坐在一起,不时指着荧屏跟金凤解释些什么,金凤显得十分高兴,偶尔还捂着嘴笑。

    石建明和山妹也谈得很高兴,倒是帅小明一个人落了单。

    “红灯记”虽然是电影,但毕竟是京剧,“地道战”却是战斗片,场上气氛明显热闹起来。只要打倒一个鬼子,场上就会响起掌声和呼喊声,如果倒下的鬼子多,掌声和呼喊声就越发激烈,尤其到了影片最后高『潮』部分,千军万马杀向鬼子,鬼子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场上顿时掌声如『潮』,口哨声和呼喊声响成一片,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

    电影看完后,黄根荣爹妈准备了点心,吃完点心后夜已深,大家也累了,便分头到黄根荣爹妈准备好的房间歇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黄根荣妈挨房间叫醒了大家。洗漱完毕吃完早饭后,黄根荣爹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扁担挑箍,黄根荣妈一个人发了一袋草包饭,大家便上路了。

    黄根荣今天也换了便装,他头戴斗笠,穿一件印着“八一”字样的白『色』背心和一条草绿『色』军裤,脚穿解放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