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第165部分阅读(1/2)
作者:作者不祥
和长椅下的地板,将走私来的军火藏在里面。农民在草垛和床下藏好了柴刀,四处奔波将起义的只言片语传递到其他村庄。兹林尼军事学院的学生开始绘制城市地图,将各个兵营和占领军可能集结的地点一一标注出来,到了晚上,工兵学院偷偷翻上学校最高处借助仪器进行测绘,勘定火炮发射的位置。咖啡馆和剧院则成了交通站,各种情报和指令不断从“裴多菲俱乐部”散布出去。
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起义者们很清楚,和占领军相比,不论是武器还是战斗力,他们都不占上风,更不要说查理曼本土还有大量军队可以进行支援。即便得到某些势力的赞助,差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因此他们希望尽量准备的更充足一些积累更多的物资,对起义部队进行更多训练,说服更多持观望立场的贵族加入独立事业之中。
一边不希望看到起义,并且积极防备,另一边为了增加成功几率,暂时保持沉默。在双方意向的作用下,一时间,在各种王冠领呈现出一种足以让人产生幻想的和平景象。
在一片暴风雨前的压抑宁静中,总督府二把手格罗艾尔诺的一通演讲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索,起义以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式开始了。
19燃烧的伊斯特尔河(二)
格罗埃尔诺伯爵,王冠领总督府二把手。专职对异己分子和反抗占领者的清洗工作,同时还是王冠领思想和文化领域的“总导师”。
这位58岁的伯爵是个典型的“宗教贵族”,总是以“正确思想”的卫道士自居。欣赏传统上那一套僵化的意识形态,痛恨新兴的财阀,对“血统论”、“天命论”和宗教典籍驾轻就熟,善于运用这些理论的逻辑去剖析一切问题。格罗对人冷若冰霜,毫无感情,平时吃得很少,饭菜简单,从不饮酒,过着类似于清教徒的生活。
在他的治理下,各种冤案、大案层出不穷,监狱里有3成的政治犯、8成的思想犯是被他送进去的。在各种文字狱、审查制度的管理下,王冠领文化界长期沉闷、压抑。格罗本人也有幸在王冠领人民最痛恨之人名单上位列前三。
当“流血星期日”的消息传来时,总督府上下都陷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惊惶之中,每个官员都在担心自己将会被红衣主教派遣的调查人员逮捕,然后被当成牺牲品,用来安抚那些愚民考虑到王太子的身份和黎大主教一贯的心狠手辣,这种事情完全可以预见。在背黑锅和肃清的心理压力,外带一点垂死挣扎的侥幸心理作用下,占领军当局的统治变得更加残暴了。
大街上士兵和“阿弗欧”探员的数量大大增加,任何谈论“流血星期日”或者自发进行悼念活动的人都被抓起来。不经审判就用“破坏社会安定”的罪名就地处决,社会上紧张气氛进一步加剧。就在这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格罗伯爵通过ve公司制造的扩音术式设备,对伊斯特尔河两岸的布达城和佩斯城发表了一通演讲。
“……国家和人民的公敌主要目的是扰乱社会秩序,胁迫国家走上错误道路,葬送王太子殿下为人民所做的一切,松懈王族和人民之间的联系。我们谴责并诅咒那些在杜伊勒里宫门前发动暴乱的暴徒,他们的狗灵魂将坠入地狱,被烈火炙烤……我要再次强调,那些聚集在杜伊勒里宫门前的都是暴徒。里面不存在无辜群众。更不要说妇女和孩子。国王陛下的军队是不会对陛下的子民开枪的,他们只是在驱散暴徒……”
凡是听到这通鬼话连篇的演讲的人都预感到,此举势必会酿成大祸。在“阿弗欧”总部大楼里,一位保安部队的高级军官听完格罗的讲话后暴跳起来。拔出手枪扬言要去枪毙格罗。大小特务和军官急忙把他拉住。这位军官把手枪砸到地上。跺着脚骂到:“我们大家都将死于非命,这个畜生养的格罗要对此负责!!”
正如这位军官所说,将和平请愿称之为暴动。粉饰王宫卫队枪杀无辜群众的演讲就像落在油桶里的火星,所有人都变得怒不可遏,其中甚至包括还有一点良心的特务!当时被派去“裴多菲俱乐部”侦查,负责记录演讲者思想变化的特工正处于思想摇摆不定的状态,他们本来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加入阿弗欧,思想上倾向于改良主义。“侦查”的时间越久,对他们的思想触动也越大,到了最后,这些政治侦探竟然同情起聚集在“裴多菲俱乐部”的人们,主动为那里的人通风报信。听到格罗的演讲后,这些人秘密写了一个备忘录,表示反对总督府颠倒黑白的宣传,并且都签了名!
连特务们都表示不能忍了的情况下,耐心比他们差的多,冲动又热血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答案很简单,直接采取行动。
大量年轻贵族和普通年轻人涌上街头,朝总督府走去,沿途不断有满腹怨气的群众加入他们。街上的扩音器被板砖瓦块砸成废铁,“打到格罗!”、“结束暴政!”的口号就连河对岸的佩斯城都能听见。到达总督府门口后,隔着警戒的卫队,学生代表大声宣读早已拟定好的“16点要求”公告。
公告的内容包括全部查理曼占领军撤出王冠领;公审阿弗欧领导人加博尔;释放被软禁的贵族和冤狱里的普通老百姓;拆除大街小巷新近建造的王太子雕像;恢复传统的王管领旗帜和徽章;王冠领士兵恢复传统制服等。
总督府对这些要求既不接受,也不拒绝,格罗伯爵只是待在富丽堂皇的办公室里,不断联络驻军要他们赶来“平乱”。被晾在外面的抗议群众越来越不耐烦,一些人开始试图翻墙冲入布达王宫。守卫王宫的查理曼士兵先是对天鸣枪警告,接着就对人群开枪,受惊的群众四处逃散,很快遭遭遇前来支援的保安部队,后者一不问话,二不警告,对准人群就是一阵乱枪,半小时之内就有数百人倒在血泊中。
不到半天时间,占领军和保安部队向人群开枪的消息传遍了伊斯特尔河两岸,越来越多的人朝总督府涌来。有些人手里拿着从治安士手里得到武器,还有些武器是从基利安兵营服劳役的士兵手中得来的。这座兵营里的士兵全是用绳子从农村里绑来的壮丁,被视为“思想和出身都有问题”的特殊人员,入伍后长期分配干建筑工作等体力劳动,常年受到歧视的士兵们与群众心灵相通,向其交出了警戒兵营的武器。可即便如此,大部分市民手中的热兵器依旧少的可怜,人们手里大多攥着石块和木棍,更多人只能挥舞拳头和吐口水。
被围困在总督府里的格罗伯爵被窗外黑压压的人群吓昏了头,一度表现出精神错乱的症状,在稍微冷静一点后,他立即和正在外地视察的海瑙将军、拉科西总督取得联系。要求他们立即带兵赶回布达城,镇压“叛乱”。
通过总督府的内线。正在筹划起义的毛雷泰尔帕尔上校、纳吉伊姆雷等人很快就知道了这条消息。起义者们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一旦凶残的海瑙回到布达城,势必会发动残酷的清洗,迄今为起义所做的一切努力势必付诸东流。可如果现在发动起义,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成功的几率……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最后权衡再三,纳吉做出了结论起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错过眼前的机会。
布达城里的起义者此时已经聚集了能搜罗到的轻重火力,包括1000支步枪、1700支手枪、30门6磅小炮、15门“特别火炮”、2500颗链球式投掷炸弹。可投入战斗的人员大约1万人左右。其中装备良好、受过训练、已经完成战斗准备的只有10%。在兵力如此有限、战斗力又很低下的情况下。武装起义开始了。
###########
“连级规模部队移动中,目标日格蒙德广场。”
“海瑙部队所属骑兵部队,团级规模,正在渡过德拉瓦河。”
“掷弹兵营、工兵营开始移动。目标玛格丽特桥、链子桥。”
“北方前线。大股部队脱离编制。正在南下中。”
地下指挥所里,各种红蓝箭头将王冠领的版图分割的支离破碎,每隔几分钟。盯着操作终端界面的工作员会将通报一条不知道从哪里发来的最新情报,大荧幕上的红蓝剪头随之延伸或是转向,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大多数箭头正指向王冠领的心脏伊斯特尔河两岸的布达和佩斯。
坐在副手席上的布仑希尔偷偷松了一口气,直到传来“起义者决意起事”的消息,她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现在她再也不用担心由黎塞留起草,国王紧急批准的特别诏书会赶在起义发动前进入布达城,通告整个王冠领。那张包含“开放边界”、“召回海瑙和拉科西”、“设立特别调查团”等内容的诏书虽未必能解决问题,挽回人心,但一定程度上能缓和王冠领动荡的局势。对迄今为止仍旧持观望态度的贵族来说,这道诏书极具诱惑力,足以让他们重新倒向查理曼王族。甚至帮着查理曼主子去镇压起义者。
对筹划暴动许久,眼看着查理曼站在泥潭边缘的亚尔夫海姆来说,这实在是不太美妙的前景。
当然,他们还有下一次机会,把一个在军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扩张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国家推进无底深渊的机会总是存在的。但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和资源筹划好所有一切,安下心来准备欣赏大戏开幕之际,突然得知演出将被取消时,不快和失望总是强烈到难以消除的。一贯理性的布仑希尔都有些难以自制,开始认真的考虑是否要派遣狙击手狙杀前往通讯局的特使,或者启动干扰装置阻断王冠领和吕德斯的通信。万幸,这些风险极高的想法只停留在冲动的层次,现在也没有机会变成现实了。
起义者们的行动比预期的更加果断、迅速,他们正调动城市里的起义部队,伺机夺取各处要点。为了弥补数量和装备的不足,他们深入工厂动员工人为起义部队提供武器。毛雷泰尔赶往基利安兵营调动他麾下的工兵部队,同时对他的同僚好友发出密信,呼吁他们站在起义者一边,为祖国而战。纳吉则对驻扎在国外的士兵发出号召:“祖国在危急中,有良心的王冠领人,快快回国!”的口号在士兵之间传颂。在查理曼军队里服役的王冠领士兵撕下金色鸢尾花臂章,换上红白绿三色的标志,决意为家乡而战。科苏特拉约什子爵避开监视,在赛格德、采格莱德等地募兵,在他的演说感召下,成千上万人加入了王冠领国防军。
他们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剩下的只有等待结果了。
“广播放送中心开始交火!”
“驻守链子桥的守军遭到攻击!”
“布达城多出发现火光,佩斯城也传出枪击!”
操作员一个接一个播报着纷乱不堪的消息,零碎的消息拼凑出一张纷乱嘈杂的战争画卷,看着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圆圈的布达城地图,布伦希尔突然觉得那些拥挤在一起的红色包围圈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正在燃烧的火堆,猛烈的火焰像四面八方蔓延,最终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烧毁。
“我在想些什么呀……”
揉着额角,金发精灵在心里露出苦笑,喝了一口冷咖啡,继续紧盯着眼前的大荧幕。随着地图上的红圈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布伦希尔隐约窥见到了伊斯特尔河两岸燃烧起来的模样。
19燃烧的伊斯特尔河(三)
格罗埃尔诺伯爵正枯坐在他那间奢华的办公室里,房间里没开灯,办公桌上摆着一瓶打开的白兰地,酒杯里却是空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也不看酒瓶和酒杯,只是死死盯着对面的落地窗。窗外燃烧的火柱和爆炸的闪光不时照亮他那张死人一样的惨白脸孔,每一次爆炸,脸颊的肌肉就一阵抽搐。
局面已经彻底失控,下午还耀武扬威的站在窗前欣赏人群被排枪打到,如同看死狗一样看着学生在地上流干鲜血而死,为此还破天荒的痛饮一杯白兰地的副总督。此刻正计算他人生的倒计时,用不了多久,那些暴民就会冲进总督府,以他白天的做派来收拾他。
2小时之前还在这间房间里信誓旦旦对他保证“天亮之前恢复秩序”的彼得加博尔将军,现在也已经看不见踪影,和阿弗欧总部大楼之间的联系也在15分钟前,随着通讯宝石传出一阵枪响而终结。现在眺望窗外伊斯特尔河畔链子桥广场旁的国保部大楼,已经看不见抵抗的枪炮闪光,只见冲天的火柱从大楼的每一扇窗户和缝隙中冒出。火光中偶尔闪现几个被绞死的尸体黑影,颈部位置别别扭扭,看上去不像尸体,到像是模拟人像。不知哪一具属于加博尔,抑或这个狡猾残忍的阿弗欧头子已经见势不妙,抛下副总督和无数手下提前溜走了?格罗不愿继续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他抓住了酒瓶,慢慢倾斜过来,看着白兰地一点点注满酒杯。
伯爵对自己的命运已经不抱任何期望,尽管他是个五角级魔法师,可靠着总督府里剩下那点毫无斗志的残兵和自己的魔法。想要从数万暴民和叛军的天罗地网中脱身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不能改变的命运,适时的放纵一下又如何?把自己灌醉又如何?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副总督根本不愿去想,想想只会让他痛骂自己的愚蠢。自己怎么就相信了加博尔那个白痴的保证。放心大胆的做了那番通告。
在发表演讲前5天,海瑙将军带着城中的占领军主力前往塞克勒福尔德地区。那里的贵金属矿区发生了罢工和暴动。工人占领了矿井和存放金银的仓库,要求改善待遇、实现小时工作制,如果不答应,他们就要放水淹掉矿井。想要保住这个王冠领最大的贵金属出产地。除了抢劫、抓人、拷问之外一无所长的保安部队是指望不上的,誓死拒绝妥协的海瑙将军不得不带着最精锐的布达城驻军亲自上阵。拉科西总督也恰巧在这时被紧急召回国内接受调查。守卫这座城市的除了阿弗欧保安部队、治安骑士,两个团的王冠领本地军队之外,就只有包括副总督在内的一大群文官了,正是布达城守备最为空虚的时候。
照理说在这种时候,是不应该去做刺激民众的事情的,但一来副总督被可能成为替罪羊的可怕前景折磨着。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焦虑之中。二来那个该死的彼得加博尔向他起誓,说区区几个暴民,保安部队完全能够应付。如果副总督在这里对这群不知好歹的愚民低头,那只会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认为政府软弱可欺,接下来会提出更多苛刻的要求,甚至爬到老爷们的头上拉屎撒尿。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情形,必须用行动给他们提个醒,这个王冠领、这个世界到底是谁说了算。
鬼迷心窍之下,格罗发表了那通演说,保安部队也像加博尔说的那样,将聚集到总督府前的暴民都驱散了。副总督高高兴兴的破了酒戒来庆祝,可高兴劲还没持续到格罗伯爵爬上床铺,将这股激动之情变成梦乡里的勋章和犒赏,整个局势就开始急转直下,如同暴风海啸一样的灾难朝整个占领当局碾压了过来。
晚上7时许,暴民从各个角落里涌了出来,在洪水一样的突然袭击面前,据守交通枢纽的保安部队简直是一触即溃。暴乱发生不到半小时,连接伊斯特尔河两岸的大桥全部落入叛乱分子的手中,布置在主干道上的街垒据点也有超过半数被端掉。驻守在布达城里的保安部队完全被分割开来,只能困守在强化过防御能力的重点区域里做困兽之斗。
到了这个时候,那个白痴加博尔还在向他保证,说保安部队智勇双全、英勇无双,足以坚持到海瑙将军回来,甚至有机会对暴民发动反击,在将军大人凯旋归来之时,布达城已经重新恢复秩序。而格罗伯爵居然又一次相信了他,命令治安骑士和布达城外接受加博尔的指挥,迅速对暴民展开弹压。
现在想来那真是格罗迄今所犯错误之中最严重的一个,如果几个小时前的自己站在眼前,格罗一定会毫不犹豫掐死他。
就像所有对伪军的战斗力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太君”们一样,格罗伯爵切身体会了一把皇军看皇协军作战,美帝看南韩、南越、伊拉克、阿富汗的伪军们作战时的心情,充分领教了什么叫“朽木不可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