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阳劫》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白阳劫

前言(2/2)

作者:结交须黄金

倒是痛快的下跪了,结果什么“谈判”也没有,荷兰人灰溜溜地走了!小约翰的看法,中国此时并不承认平等的邦交,也就没有“谈判”可言,有的只是“恩赐”!满清也并没有封锁所有的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广州)进行对外贸易,事实上,闽浙仍有港口可和东洋贸易,但不许和西洋人接触。西洋人必须到广州,和满清的官商“十三行”进行交易!中国人并不是不允许出海,当时来往于南洋的中国船只,每年都有几千艘之多!

    中国是否知道蒸汽机呢?对世界,满清皇帝并非一无所知,且不说康熙雍正乾隆都了解部分西学,单为了保持宫廷里的机械玩具能够正常运转,北京从来都没有少过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乾隆也曾让西洋画师为他画像,这些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事实上是,英国使团也带来了蒸汽机,甚至还有热气球,但这些先进技术被堆到了库房里,直到火烧圆明园时才重见天日!

    如果真要对中国落后的原因做出回答,我没见有几个人说的透彻的,作者也没有这个本事。但在这里,可以说一说郭嵩焘的遭遇。鸦*片战争后,当郭崇涛要前往西洋做驻外大使时,他的湖南老乡送了一副对联给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封闭的世界,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即使今天我们这些后人也看不懂,作者也只能一点点去猜测它!

    关于18世纪末期的军火问题。

    中国是一个缺少硝矿的国家,读者将在书中看到相关的谈论。首先说采矿,古代的矿石开采都控制在官府手里,除非得到官府的同意,否则就是偷采。官府出于风水和安全的考虑,总是尽量阻止民间开矿。再说硝石矿,古代获取硝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华北盐碱地的土硝,二是得自山中的硝矿和山洞中的洞硝(硝酸钙)。这里对土硝不做介绍,各位可以百度。这里介绍一下湖北的硝矿,湖北的硝石主要集中在鄂西南施南府和宜昌府,其中施南府建始县紫密每年产纯硝三万斤,是湖北最大的硝石矿洞。根据《武陵地区硝矿资料》所说,整个湖北的硝石产量只有200吨,约40万斤,根本满足不了军事需要,所以书中主角“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用硝酸合成**。

    关于硫磺。古代生产硫磺的方法见《天工开物》,鄂西北并不缺少黄铁矿,所以不用为担忧硫磺的产量。

    关于炸药,到了18世纪末期,西方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硝酸和硫酸了,所以制造炸药所需的技术基本成熟。借鉴西方技术,主角开始生产**和硝化纤维炸药。

    关于雷*汞,18世纪末已经有雷酸汞了,生产雷*汞的技术也已经成熟,但批量生产雷*汞所需要的水银却非常缺乏,根据我所看到的《清代矿业》中所说,清代的水银产量很低,保守估计,也就一万多斤。中国的水银产地多在西南,离鄂西最近的,只有秀山有水银矿,但秀山是苗疆。主角及其军队要想获得雷*汞,只有一个方法,偷采旬阳的水银矿,详见小说!

    小说中有蒸汽机,大家应该不会太震惊,至于燧发枪、手*榴弹和榴弹炮,在18世纪也不奇怪!

    关于乾嘉苗人起义,此处要说明一下,苗王出世的传说,苗人要建国等,都是历史上有的,并非作者胡扯的,详见《乾嘉苗民起义研究》等书。

    关于起义军的“杀人放火”问题,并不是作者在胡说,有疑问的读者可以阅读《五省白莲教起义资料》和《清代前期苗民起义档案史料》,这些书作者都有,并不是随便百度了一下,就信口胡扯,望诸位明鉴!

    关于闽粤天地会和四川啯噜子的问题,也请参考《中国秘密社会》。

    关于海盗的问题,请参见《中国海盗史》。

    关于绿营的问题,请参见《绿营兵制》。

    关于秦巴山区开发的问题,请参见《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

    还要很多书都没有提到,这里特别声明一下,作者没有抄袭的意思,如果因为疏忽而引用了某人的著作,恳请指出,一定修改。

    关于*号的“突然”出现,作者就不多说了,你懂的。

    最后说明一点,无论是穿越者还是主要的造反头目,未必是真的相信白阳劫,——伟大的人只相信他自己!

    ;
小说分类